系列报道津产种子,金字招牌5良种配良
2022/12/9 来源:不详北京好看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内容提要:金秋时节,小站稻丰收在即。今年全市小站稻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根据目前长势估算,总产量有望突破50万吨。除了产量大幅提高,小站稻品质也被广泛认可,目前山东鱼台大米、河北柏各庄大米、北京京西稻等都引育了小站稻品种。而在这量质齐升的背后,是本市农业科技工作者育种育秧水平,种植管理水平的创造性提升。
主持人:金秋时节,小站稻丰收在即。今年全市小站稻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根据目前长势估算,总产量有望突破50万吨。除了产量大幅提高,小站稻品质也被广泛认可,目前山东鱼台大米、河北柏各庄大米、北京京西稻等都引育了小站稻品种。而在这量质齐升的背后,是本市农业科技工作者育种育秧水平,种植管理水平的创造性提升。系列报道《津产种子,金字招牌》今天请听记者刘钊的报道《良种配良法——小站稻,育不育秧都能种》。
(现场音:咱们现在温室里边有物联网设施,包括通风,还有喷淋、微喷都是全自动的……)
在宁河区东棘坨镇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试验基地,去年新建的13亩智能育秧大棚正在扩建检修,为来年春季育秧做好准备。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高级农艺师杨永安介绍说:这里是本市最大的水稻育秧基地,今年育秧30万盘,明年扩建后有望达到50万盘。
(录音:咱这里边是一个摄像头,主要是监控苗情长势的。有棚室设施内的气象一些设备,它主要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还有光照,在咱们的显示屏上都有显示,物联网就根据它的温度和湿度来控制它,湿度是根据喷淋来控制,通风的话,卷膜器通风孔大小来控制温度。)
与其它农粮食作物不同,传统水稻不能直接播种,每年4月中旬,要把水稻种子播种在大棚中,先育秧30天左右,然后才能把秧苗移插到水田中,也就是插秧。因此,秧苗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的长势。而且育秧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稍有不慎还会出现病虫害。宝坻区黄庄镇水稻种植户李芳说:
(录音:前几年,都是自己育秧,就在自己搭的冷棚里,也是经验不足,温度控制不好,开春温度一低,就容易冻,还因为湿度不够得过青枯病。秧坏了,一年的收成也就完了,再好的种子也白费,损失挺大的。)
为解决农民育秧难题,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引进先进设备建起了这个智能育秧大棚,从为农户提供小站稻种子,变为直接提供育好的优质秧苗。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高级农艺师杨永安说,为进一步减少秧苗病虫害,他们还创造性的使用了“基质育秧法”。
(录音:原来老百姓传统育秧,不是用土吗。现在在棚里不用土了,用那个基质是用秸秆,加了一些有机肥,是一个人工做成的一种相当于土壤类的东西,当植物生长的一个苗床。它比较均匀,里边是没有草,而且没有病菌,它基本上病害轻,草害也轻。)
今年春天,李芳就在这里直接采购的秧苗,她说:在这里直接购买秧苗不仅保证了育秧品质,还节省了成本和人力。
(录音:比我们自己与育的强多了,是津原U99的种,本来品质就好,再加上秧苗好,现在看长势,丰收没啥问题。而且这的秧苗也不贵,一盘6块5,市面上普通品种水稻的秧苗都得7-8块,不用自己育秧还省了人力。)
既然水稻育秧、插秧费时费力还增加成本,那未来水稻能不能像小麦和玉米一样,直接播种呢?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育种专家王胜军告诉记者:还真行。在刚刚过去的丰收节庆祝活动上,市农科院就展示了新培育的小站稻直播品种“金粳”,王胜军说,这个直播品种改变千百年来水稻育秧、插秧的种植方式。
(录音:它也是早熟性好,抗倒性好,特别适合直播,解决育秧插秧繁琐的问题,今年在宝坻大口屯贾庄村搞了亩直播,目前看应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直播他是一个代表着水稻轻简化栽培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王胜军看来,直播水稻不仅省时省力节约成本,还能解决制约本市小站稻发展最大的难题——缺水。
(录音:尤其是天津北方缺水城市小站稻要发展万亩,水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如果把栽插改成这种直播,大大的降低用水量,因为他插秧,他要把地耕一耕,把水上上去,泡一段。但直播的话这个程序都没有了,直接播进去,长到一定的(程度),再上水,一亩地节水方。)
除了育秧方式的转变、直播小站稻品种的推出,近年来本市农业科技工作者还针对市场需求,培育出适合“稻麦连作”种植模式的“早熟小麦”津强8号和“晚种水稻”津原85,实现了小麦收割与水稻种植无缝连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提高“稻蟹混养”模式产出效率,创新设计了水稻宽窄行种植法,缩小株距扩大行距,既为螃蟹留足生长空间又不减少水稻产量。王胜军表示:
(录音:我们良种良法配套,有好的品种,必须有好的栽培技术,今年我们搞几个点,目前看很成功。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这种创新,解决市场上的痛点、难点,把产量提上去,把效益提上去,把品质提上去。)
系列报道《津产种子,金字招牌》结语:
听众朋友,到今天,系列报道《津产种子,金字招牌》就播送完了。
天津的种业在全国占有独特地位,小站稻、黄瓜、菜花、大白菜、青萝卜等农作物的良种,被全国种子市场广泛认可,其中,一些品种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仅最近5年,天津培育认定的农作物品种就达到70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把稳定高产的良种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起天津开始打造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资源库建成后可满足未来50年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战略需求,并将为进一步培育优质高产的良种提供技术支撑。
稳稳的米袋子、丰富的菜篮子就是百姓生活的小确幸!在此感谢几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坚守和辛勤付出!
未来,天津种业可期!(记者刘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