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总局中国首家民间国际邮局福州新闻网
2023/9/19 来源:不详北京皮炎医院地图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2/8582948.html
天一总局大楼
“天一”银票票根
文物名片
天一总局
天一总局设于今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旧址为西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前后两座。中有天井,楼高7.5米,建筑宽25米、深28米,于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中国国家邮政博物馆认定为“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年6月,福建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福建第一个入选世界文献遗产的项目,而天一总局则成为研究福建侨批不可或缺的实物文物。
天一总局在年前就能够在海内外建立起有30多个分支机构的经营网络,这个即便是放在当下的漳州,也难得有民营企业有这样的规模,值得我们现在的企业去借鉴。
前世传奇
“天下一家”
讲述人郭伯龄(天一批馆创办者郭有品五代嫡孙、漳州市政协委员)
明清时期,漳州月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许多闽南人通过海外贸易移居东南亚各国谋生。在没有邮局和银行的时代,他们与国内的银信往来,都是通过专门替侨民捎带钱款、信件赚取佣金的“水客”来完成的。从“水客”到民间邮局,天一批馆在中国邮政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漳州角美,位于九龙江出海口北岸,南岸就是月港。年,一个男孩在流传村呱呱坠地,他就是郭有品。
到了清朝末年,闽南人到南洋谋生的风气不减反增。当他们扎下根、略有积蓄之后,便通过“水客”向家人捎带银圆、书信,侨批业也由此应运而生。“信”,闽南话称之为“批”,侨批即华侨的银信。
年,未满17岁的郭有品在“客头”带领下,漂洋过海前往吕宋(今菲律宾马尼拉),成为一名“水客”。因其办事精细及时,取得大家信任,郭有品慢慢从一般的“水客”变成“客头”。10多年来,他的业务越做越大,便于清光绪六年(年)在故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主要经营吕宋与闽南之间的华侨银信汇寄业务。
“天一”二字,即“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郭有品用这二字作为信局的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而天一批郊的成立,比清光绪二十二年(年)成立的大清邮政局还早16年。这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
“天一”初办,每批银信均由郭有品本人亲自押运。一次,船遇台风沉没大海,全部银信顷刻付之东流。返乡后,郭有品变卖田亩家产兑成大银,凭衣袋中仅存的收汇名单款项一一赔付,此事在南洋华侨中传为佳话。年,大清邮政局正式对外营业,天一批郊经过申请核准,登记注册为“天一信局”,类似获得官方的经营许可。
“天一”以其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以及周到服务,在东南亚华侨中享有极高信誉度。业务最繁盛的时候,“天一”在吕宋、井里汶、泗水、巨港、万隆、新加坡、吉隆坡、马六甲、槟城、暹罗、仰光等城市设立26个分局,经营范围遍布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8个国家,并在厦门、香港、上海、漳州等地设立9个分局。
据《厦门海关十年(—)报告》记载,年至年,厦门海关共收邮件件,汇票美元,近一半的邮件是通过天一总局投递的。每个分局的侨汇总额月均数万元大银之多。鼎盛时,天一总局的年侨汇额达千万元大银,将近闽南地区侨汇的三分之二。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三月廿四(年5月12日),郭有品因在厦门探望好友时不幸染疾病逝,17岁的长子郭用中接管了天一总局,并向大清邮政局注册为“郭有品天一信局”。郭用中子承父志、精心经营,“天一”业务锐增,盈利甚丰,以“信誉第一、便民为上”而成为闽南众多侨批局中的佼佼者。总部办公楼址也几经迁建,最终建成现存规模的天一总局大楼。
年,郭有品的次子郭和中以厦门为总局注册“天一汇兑银信局”,设香港、上海、泉州、安海、马銮、流传为分局,募集股东筹建银行未果,最终在年春节前的1月18日宣布歇业。“天一”的停业,曾引起闽南金融界的短时间波动。
“天一”不再办侨批了,但是总局大楼留下来了,年来风雨不变,仍屹立在九龙江边。尽管时过境迁,建筑早已萧索,但风韵依然的原貌还清晰地透露其昔日辉煌。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来源:福建日报
天一总局大楼正面
侨批
今生故事
天一总局大楼:“安琪儿”与“兰花”媲美
从漳州市区出发,沿着厦漳同城大道驱车20多分钟后,拐下匝道,就到了角美镇流传村。下车穿过狭长的村道,一幢中西合璧、四合二层的南洋建筑映入眼帘,精美的浮雕、高大的廊柱,大门顶上一块“天一总局”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天一总局主要由北楼、宛南楼、陶园构成,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漳州台商投资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文保中心主任李文勇说,旧址将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巧妙结合,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结构优雅大方,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宛南楼始建于清宣统三年(年),坐南朝北。建筑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传统红砖大厝,为三落双护厝大四壁;后半部分为二层西洋式建筑,二楼正门上方有醒目的“宛南”二字,两边一副对联:“宛中坻宛中央伊人棲夫秋水,南歌周南歌召齐家本乎风诗。”上下联首字合在一起变成楼名“宛南”。
“宛南楼是早期办公、居住合一的地方。”李文勇说,随着业务的扩大、财富的积累,后经购地扩建,于年又建成北楼和陶园。
陶园原占地面积多平方米,由一座二层西洋式建筑和一座花园组成,建有亭台、楼榭、假山、猴洞、鱼池、花圃、石砌小道等,在当时的闽南农村绝对是独树一帜。
而北楼,也就是现在“天一总局”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南洋风格的建筑,外墙装饰有安琪儿、和平鸽、罗马柱、骑车邮差和荷花、菊花、兰花等,将西洋人物雕像和中式花草图案完美交融。内部设有邮政经营、银钱汇兑、内部办公、顾客接待等区域,成为总部业务经营办公大楼,而宛南楼则全部改为居住。
“北楼向西并列是三进式大厝,屋后紧连宛南楼。北楼与宛南楼之间有钢筋混凝土天桥连接,不过后来毁了。”居住在此的郭氏后人郭佳鹏说。
就在总局大楼建成7年后,“天一”停业,郭氏后人大多也转向教育事业。目前大楼还住着10户郭氏后人,其中以老人居多。虽历经年的风雨,但文物总体保存完好。
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张长水说,天一总局旧址历经百年,虽没有了往日的繁荣,但作为历史见证,它的价值又渐渐凸显出来。其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不仅依附于信批物、建筑体本身,还有漳汀龙道陈培锟、清末台湾秀才郭安甫等学者文人的题匾、赠联、画作,为遗址增色添彩!
专家点评
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张长水:
天一总局是侨批业的代表,在闽南祖地与南洋之间架起“水客”给家人寄信件和银票的“近代海上侨批之路”。天一总局旧址建筑规模宏大,闽南传统民居与南洋式建筑交融,红砖与白灰、灰塑、彩绘搭配,中国传统文化与南洋意味浓厚,对研究华侨、侨批业、邮政金融及建筑文化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漳州市政协文史委员林南中:
天一信局靠诚信文化起家,靠诚信文化做大做强企业,这种企业文化也正是当下经济社会所提倡的。郭有品开创的天一信局,是中国邮政史上第一家民间国际邮局,也是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郭有品因此被称为中国邮政的“祖师爷”。天一总局的旧址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对于研究中国邮政史、南洋华侨史等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