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丰收的田野上奔向共同富裕
2023/10/30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丰收中国(5)
本报记者王彩娜刘菲菲
处处秋色好,家家庆丰收。“日出东海呀,响晴的天哪,远近闻名的小站稻啊……”古朴的挠秧号子在津沽大地唱响。9月23日,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启幕。本次丰收节,天津市共有余场活动陆续展开,将持续至10月底。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速
今年丰收节期间,宝坻“三辣”等优质特色农产品跃上“云端”,农民通过镜头分享一年的好收成以及日子越过越美的好心情。
“优越的区位、完善的交通、良好的生态、广袤的土地、丰沛的水源,宝坻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宝坻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锚定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宝坻区编制了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水稻、“三辣”、蔬菜、现代渔业等服务大都市的优势特色产业。
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启动“三辣”唤醒计划,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增收计划……近年来,宝坻区以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牵引,做优做强水稻、“三辣”、水产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同时推动“文旅+农业”融合发展,先后建成了以千年古渡为主题的小辛码头、以渔事体验为特色的李宦庄、以生态林寨为特色的赵家湾等旅游特色村,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精神头越来越足。
截至目前,宝坻区已新建高标准农田28万亩,建成全市最大、总面积达到48万亩的小站稻种植基地,稻渔立体种养面积超过27万亩,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家,年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带动农户4.1万户,吸纳就业人。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科技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助力农产品丰产丰收在宝坻区已成为常见之景。今年,宝坻“三辣”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就是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宝坻区林亭口镇石圈村庆义家庭农场负责人尹义告诉记者,早春种植期间还用上了高科技,通过装有北斗导航的拖拉机牵引播种机进行作业,实现“上对卫星,下接田垄”的无人驾驶播种,“机器播种使种植密度提升了50%,每亩收益增加元。”
六大成果走在全国前列
金黄的稻谷压弯枝头,水中稻田蟹爬上爬下。“受益于党的惠农好政策,今年全村多亩小站稻喜获丰收,预计亩均产量斤,再加上立体种养,每亩螃蟹养殖还能增收元左右。”会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加林表示,乡村振兴好产业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从天津市农业农村委获悉,天津市近年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六大成果走在全国前列: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走在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万吨以上,“菜篮子”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走在前列,小站稻、强筋麦、黄瓜、花椰菜、奶牛、肉羊、鲤鲫鱼等特色品种优势明显、叫响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走在前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7∶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走在前列,建成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成效显著;农村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产、股权和组织运行“一网管理”;城乡共同富裕水平走在前列,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位居全国第四,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4∶1,继续保持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省份。
在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式上,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与天津移动、天津广电等6家企业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合作云签约,将“津农精品”展示中心、部分本地产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津乐购”消费券的补贴范围,在京东设置天津农特产品“津乐购”消费券专区,组织开展天津本地产农产品展销活动等,着力拉动农产品消费,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