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于静华90岁高龄
2023/4/21 来源:不详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01:13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近日前往慰问部分“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在已经90岁高龄的离休干部于静华老人家中,老人拿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挂在胸前,深情回忆起自己参与解放战争、解放广州以及抗美援朝时期的革命往事。于静华老人年入党,迄今为止已经有75年党龄,为党工作了一辈子。“当年,我为了参加机要工作而改名于静华,这个名字从此就伴随了我一辈子。我们在党旗下宣誓,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所以,我现在还没闲着,党员就要一辈子为党工作。”于老说。今年90岁的于老正在写一本回忆录,准备将自己的革命经历记录下来,将这种红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于静华老人
在于静华老人家中,堆着厚厚的一叠稿纸,这是她最近写的回忆录的素材的一部分。“趁着记性还可以,我准备把这些经历写下来。”老人说。年8月8日生,于静华出生在河北省宝坻县尔王庄(今为天津市宝坻区)一个农民家庭。老人说,小时候华北地区日寇横行,当地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5岁入党立志要“为妇女解放”
于静华家一共有7个孩子,为了生计,父亲闯过关东、当过矿工、拉过板车,饥寒交迫。突然有一天,父亲在地里干活时因为高血压中风,众人将父亲背回家,马上请老中医看病,确诊为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卧倒在炕上一百天后于年12月30日去世。从那以后,于静华一家的日子更苦了。家中大姐、二姐、三姐都是父母包办婚姻,不准女儿上学,三个姐姐都是文盲。
当时,华北地区地下党活动十分频繁,于静华的家中就住着一位地下党。“当时,他经常晚上出来活动,开会,或者送情报。我跟他说,我能不能帮你。他说不行,他说我太小了。后来他跟我说,有一个冀东六中,是共产党办的,可以免费去读书,让我去。”于静华说,自己12岁才进入学堂学习,之前的识字功底都是从偷学弟弟的课本那里得来的。15岁那年,她进入冀东六中学习,接受进步教育。年12月,六中转移到河北省宝坻县八道沽区,当时年仅15岁的她由当时任宝坻县七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刘纯山和中学校长常育才等人介绍加入共产党。至今,于静华仍对自己75年前入党的一幕记忆犹新。“介绍人问我为什么加入共产党,我回答‘为妇女解放’。两位介绍人都笑了,说,‘你有志气啊’。”
年,入党后的于静华继续到冀东第六中学学习,全校约多人。因为学校没有住的地方,师生们都住在老百姓家里,还要经常转移,后转移到河北省蓟县少林口附近的农村,才相对安定下来。这时,党在当地发动土改,校长让她担任儿童团长,跟着其他共产党员一起打土豪、分田地。
回顾起在六中学习的这段时间,于静华感慨万千。她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自己大概从10岁开始就要干农活。在学校一边学习一边务农的生活永远铭刻在她的心里,当时,为了以工养校,学校先后创办了卷烟厂、制鞋厂、织袜厂、酿酒厂、豆腐坊,她选择了织袜厂,天天织袜子,从一天织两双提升为一天六双,受到校长的表扬。当时,老师上课没有教室,就在街头巷尾、山坡上,学生门把背包当座椅,把大腿当桌子,就在田埂上学习知识。晚上,师生分别住在老百姓家,自己动手搭草棚、木棚住。冬天睡大土炕,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没有怨言。于静华说,这段日子也磨炼了自己的革命意志,从那以后,遇到再苦再累的日子,自己也能咬牙坚持下去。
为从事机要工作而改名
年,解放战争已经打响,党组织亟需机要人员。当时,冀东十五军分区干部到六中选调机要人员,于静华和班上的另外3名同学被选中。当时一共挑选了60多人,班上只有5名女学员,当时年仅16岁的于静华,是班上最年轻的学员之一。机要培训一共半年,前3个月主要是政治审查和政治学习,后3个月是业务学习。6个月后,班上60多人经过淘汰只剩下了一半。于静华记得,当时每到周末,她和班上几个男同学就要争先恐后地打扫住处,为附近的老百姓打扫家里卫生,为群众挑水、砍柴。当时,男同学还定下了目标,每到休息的时候,要为老乡砍斤柴,不完成任务就不休息。“我们党为什么能赢得民心?因为我们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点,在我是个十多岁的小同志时就已经深刻感受到了。随着我入党时间越久,这种感觉越深刻。”
在培训班期间,她也正式改名,在此之前,她的名字是于文芬。“改名主要是为了安全考虑,今后可能要从事保密工作,所以才改名。”年12月底,机要训练队结业,结业时学员仅剩25名左右,最大的22岁,最小的15岁,她被分配到冀察热辽军区机要科,驻地在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小山村里。当时,为了隐蔽身份,所有人都居住在老百姓家中。
90岁高龄仍在写回忆录
年2月下旬,因为怀有身孕,于静华从朝鲜回国。于静华说,当时战事吃紧,因此她不想要这个孩子,有几次,她从高山上往下跳,心想这个孩子要是保不住就算了,没想到孩子竟安然无恙。4月19日,她在北京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因为夫妻俩此前一直战斗在朝鲜的朝阳里,所以,丈夫给孩子起名叫朝阳。
随后,因为丈夫调到广州工作,于静华也跟随丈夫来到广州工作。年,她来到广东省电子工业局工作,并于年离休。离休后,她一直在广东省质量管理协会担任常务副秘书长,直到年,老伴病倒在床上,她才回到家中照顾老伴。
离休后,于静华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到学校和机关去,为大家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我一辈子受到党的教育,能为党做一点事情,我感到光荣而自豪。虽然我现在90岁了,我还是经常告诉自己,不要掉队。党员就要一辈子为党工作。”
年,陪伴了于静华68年的丈夫韩宗祜因病去世。韩宗祜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如是回忆自己的革命伴侣于静华。“于静华一向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记忆力超强,当译电员记字是一项苦差使、费脑子的硬任务,要求快速记住,见码说字,见字说码,而她用了不到三天便记住0字以上。”每当翻看到这些文字,于静华就想起自己和丈夫在革命时期的往事。
目前,于静华准备出一本书,讲述自己和丈夫的革命经历,把红色革命传统传承下去。虽然已是90岁高龄,老人每天还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写下几页纸的文字。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实习生李缘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