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骑红尘的ldquo骑rdq
2022/6/8 来源:不详我知道的,肯定有无数同学对这俩问题有说不完的疑惑: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到底读不读xia。
还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到底是读qi”还是ji。
别着急,这实际上是俩问题哈,我们一个一个看。
石径到底斜没斜?
首先,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
开篇明义——在官方读音里,从头到尾,斜都没有“xia”这个读音,但是呢。在明确这一点的前提下,非官方场合读“xia”也是可以的。
是不是越听越迷糊,别急,想搞清楚,我们得先弄懂一个概念——啥叫“叶韵”。
叶韵又称叶音。由于语音发展、变化,后人读先秦韵文的时候,觉得有些地方不押韵,于是就临时改变其中某一字的读音,使之谐合。
看概念可能不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大家都会背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因为人家押韵了啊!但是我们来看看另一句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明明第一句还是押韵的,为啥到这就不押韵了呢?这个“湄”是怎么肥四?
是先秦人民偷懒了?那肯定不是,那时候我国聪慧的劳动人民对押韵这种小技巧已经运用的非常熟练了。
怪就怪我国历史着实太长了,先秦时代写这些诗歌的时候,用的还是上古音,那时候这些诗歌肯定是押韵的,但是辗转成百上千年,读音发生多次变化。这韵它就压不上了。
宋朝人也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就搞了这个叫叶韵的东西,意图把这些不押韵的诗歌都压上。但是吧,如果他们是通过严苛的考证把这些字的读音恢复成上古读音,那也行,但是他们是随便压的!甚至出现了一个字好几个读音的做法,
只能说是非常离谱了。
说回“斜”,把它读成“xia”,也是单纯就为了押韵而创造出的读音,虽然很多老师,学生甚至一些版本的课本中都在使用,但是确实是不对的。它的真正读音并没有确切说法,根据考证,可能是zra→xie之间。
在《光明日报》上,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也写了文章,表示——这个字在目前确切的读音只有“xie”,但是私下为了朗读,读“xia”也是可以的。
反正吧,大家知道一点,这种有争议的读音在中高考不会考察就行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没笑
如果说楼上那个斜还算是能理解的情况,那一骑红尘妃子笑中“"qí”和“jì”这事儿,我简直忍不了。
年出版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中,明确表示了:
骑(铁骑)"qí",不取"jì"音。在后续多次编订中,也一直维持了这种说法。
但是吧,这不是乱搞嘛!
要知道,古代人写诗是讲究平仄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是杜牧《过华清宫》这首诗的第三句:按照律诗的格调,是——中仄中平平仄仄的,其中第二个字必须是仄声,因此它就只能是去声"jì",不能读作平声"qí"。
看另一首诗,宋代诗人戴复古的《山行》第一句——度岭休骑马,临渊看网鱼。
很明显,这里的骑马和我们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骑马”意思差别不大,应该读“qí”。
也就是说,哪怕在古代,骑这个字,人家本来就有两个读音,有两个意思,不是那种为了押韵硬造出来的没有实际含义读音。
但是呢,emm,就硬生生把这两个读音统一合并了,着实让人摸不到头脑。
你说这读音委员会,一届一届改过多少次读音啊。改过不啦,改的太厉害了啊!人家霍去病也有理由说的,我是“骠骑将军”啊,怎么就成了“骠骑”,听着就跟骑着马的胖子似的,这这,不合适吧。
若您觉得有用,点个或分享吧!
如何学习更多古诗词视频?
进入“语文大师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