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一个少年的春江花月夜
2023/9/19 来源:不详北京皮肤科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702/4648924.html北京皮肤科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702/4648924.html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日江潮,浩浩荡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巨大的明月冉冉升起,似与潮水共生。月光普照大江,潋滟波光万里,春江月色一体,月在江中?还是江在月中?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霜飞却也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朦朦胧胧分不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沙。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丝尘渣,碧空如洗,明月高挂,月亮啊,你是不是有点孤独呢?江畔何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明月,哪一年最初照耀着谁?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上明月,年年如此。
江上明月,你可也有等待的人?月色无言,江上波涛缓缓推着流水远去。青枫浦上,白云悠悠,离人的背影变成一片白云投下的阴影,送别的人是不胜那吹过的微风,还是这离别的忧愁?今夜无眠,哪家的游子江湖扁舟飘荡?哪家的姑娘明月楼畔相思?月光徘徊,到了她蒙灰的梳妆台。月光宛如思念,照在门帘,卷不走,照在捣衣砧上,拂不掉。
此时此刻,你是否也在远方凝视和思念着我?我勾画你的样子,却听不到你的声音,让我变成这皎洁月光的一缕吧,千万里追随你,陪伴你。鸿雁一直在飞翔,却飞不出无边的月光;鱼龙在江中跳跃,空激起阵阵波纹。鱼雁传情,尺素达意,可那一蹙眉的含义,一滴泪的温度,你怎能感知?
昨夜梦里,花落闲潭,春天过半,你未归来。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自顾自西落。斜月慢慢下沉,隐入茫茫海雾;你,仍在天涯,碣石潇湘,南北相望,无限遥远!
也许,还是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吧?我问明月,明月无语,缓缓西落,月亮载不动的离愁别绪,洒满江边的树林。
从张若虚的这一首《春江花月夜》,你读到了什么?刻骨相思?优美爱情?还是人生感慨?我读到的是后者。春江花月,景美如画,诗作前半部分的细致描写不都是为了后文的离情别绪做铺垫么?
诗人是一个高明的摄影师,对于春江花月夜的描绘从近及远,从下到上,从整体到细节,从实物到想象,层层推进又巧妙跳跃,对于相思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只是,他写的相思再深,那也是描摹别人的。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我们看着别人的爱情和悲欢离合,事不关己,忧愁中总能感受优美。
何况,这种优美的爱情,是放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宇宙意识之后的。天地茫茫,宇宙洪荒,美丽的月色、潮水和春花,起于何处,终于何时?谁是那第一个赏月的人?谁是那第一个动情的人?张若虚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答案隐没在月色落下之后的晨曦中,也许有天在你的生活中灵光一闪突然出现,也许淹没在庸碌的生活中永远不会被提起。
这首诗情景描写细腻,移步换景自如,思想情感丰富,风格清新流丽,被盛誉为“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盖全唐”或“以孤篇压倒全唐”。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六说:“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写道:“张若虚《春江潮水》篇,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清末王闿运认为这篇杰作之于四杰歌行,实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在《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中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闻一多先生抗日战争时期于西南联大任教,对唐诗作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推崇备至,作了高度评价。他赞美诗的前8句:“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在逐句剖析了诗的最后12句之后,他又一次赞美道:“诗中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闻一多的理解极为独到准确。古人评这首诗,评的是风格和技巧,闻一多却评了内容。这首诗歌是从宇宙意识中生发出的爱情描摹。
张若虚是何人?在什么年龄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歌?一切不得而知。对于作者,史料只有《全唐诗》第卷26个字的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
那么,根据内容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吧。这首诗歌应当是张若虚少年时代的作品,他应该出生在一个良好的家庭,因为生活优裕不至于为谋生发愁,笔下的美景才能如此流丽;少年时代还没有遭受到生活的重创,对于宇宙和人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从前朝的宫体诗歌中已经“看到”了太多的离愁别绪,但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爱情和相思的残酷和沉重。
成长中的初唐,一个成长中的少年的春江花月夜,一首美丽、婉转、流畅的诗,一首关于人生、宇宙和爱情的歌,是贾宝玉遇到林黛玉之前的好奇、萌动和探索,有关爱情,无关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