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燕子天津原市委书记,17岁下乡工作,曾
2024/8/30 来源:不详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乡差距加大,有很多人离开乡村去城市发展。当然这是个人选择,无可非议,毕竟城市的发展机会更多。
可是也有一部分人心中怀着建设乡村的理想,自愿扎根于乡村。这样富有责任感的人并非近期才出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下乡的风潮,邢燕子就是那个时期去到农村的。
有很多人建设乡村的理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出身,他们从小在村里长大,学成之后想报答家乡,邢燕子却不一样。
邢燕子大名邢秀英,她的父母都在天津市区工作,父亲是当地一家工厂的副厂长。这样的家庭给女儿在城里安排一份工作并不困难。
当时17岁的邢秀英却不愿意,她深知当时农村发展遇到了困难,需要有知识的人去帮助建设,最终选择了响应国家号召,到司家庄村去。
邢燕子性格要强、活泼能干,来到司家庄后,她被分到幼儿园做教员,尽心尽力地教导30多名儿童,带他们成长,还和当地农民一起种地干农活,很快就和乡亲们熟悉起来。
干完活之后,邢燕子就和妇女们闲谈,很快她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司家庄的妇女们参与劳动的太少了。要知道,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司家庄发展状况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不足,可是当地很多妇女却在家中看家。邢燕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很快冬天来了,天气转冷河水结冰,正是当地打渔的时节,邢燕子想带妇女们组建一个打渔队。一开始大家都不太愿意,邢燕子反复劝说,终于有七名青年妇女同意加入。
她们白天就一起在北大洼头打渔,严寒的天气和冰凉的鱼都没有击退她们的热情;晚上就聚在一起,在烛灯的映照下用芦苇编帘子。
八个人日夜做活,三个月内就赚到了三千多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邢燕子的突击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她们不光副业干得好,还想办法治理当地的盐碱地。
年前后正是自然灾害时期,农村条件艰苦,许多年轻人想回到城里,但是农村也必须要建设。邢燕子的事迹迅速被媒体报道,《人民日报》也介绍了她做的贡献。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的郭沫若还写诗赞扬她,诗名就叫《邢燕子歌》。邢燕子这个名字就这样家喻户晓,她组建的突击队也有了名字“邢燕子突击队”。主席在71岁生日时接见她,充分肯定了邢燕子的事迹。
邢燕子被大家熟知后,有非常多青年才俊给她寄来信件,想和她结成伴侣。最后邢燕子选了村里的生产小队长王学芝。
夫妻二人最开始生活条件并不好,矮小的屋棚下只搭了一个土炕。好在王学芝非常尊重邢燕子的事业,给她最大程度的支持,夫妻生活十分幸福。
带着家人的支持,邢燕子的事业也取得了成就。先是凭借在司家庄的事迹被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又三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委员为村民发声。
之后走上仕途,从宝坻县委副书记到天津市委书记。值得一提的是,邢燕子在做全国人大代表时,在北京开会之外的时间,她依然扎根于农村,经常和丈夫一起种地喂猪,哪怕是在担任市委副书记时也在帮乡亲们拾柴火。
过了几十年,邢燕子的事迹仍然被大家记得。年,她被评为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