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处着眼科学应变见真功聚焦春季农业气

2024/10/2 来源:不详

中国气象报记者贾静淅周爱春金泉才武雅丽余亚庆张妍一犁春泥,万顷新绿。自3月中旬以来,一张张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图持续刷屏,人们从全新视角遥瞰田间绿意:北方大部农区明显“透绿”,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重点区域“绿得更深”,整体上“绿得更均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领域生产加快复苏的当下,春季农业气象服务的这次“小创新”,不仅支持着生产决策,也传递出春耕春播的勃勃生机。这个特殊的春天,农忙图景中的气象服务“新”意处处可见。各地气象部门着眼新形势,直面疫情防控与防范化解气象灾害风险的双重考验,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新升级智慧气象为农服务,为春季农业生产注入更多韧性。因势而谋:打破常规应对“不同寻常”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今年春天,小麦起身比往年更积极。与此同时,从城市到乡野,绽开的春花、吐芽的嫩叶都比常年更早示人。“早——这是今年春季气象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一大关键词。”中央气象台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首席专家毛留喜表示。根据监测,去冬今春,全国气候暖湿特征较为突出,总体降水偏多、气温偏高。4月至5月,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受偏湿偏暖的气象条件影响,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的发育期比往年普遍偏早10天到20天。”毛留喜认为,如果是往年,这样的气象条件对春季农业生产“利远大于弊”。然而今年,农时偏“早”的另一面,恰恰是疫情影响带来的“缓”:早在3月初春耕春播开启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从企业用工到农资供应、从集中培训到田间调查指导,节奏都有别于往年,一系列影响几乎是全链条式覆盖。如何在一个战场打好两场战役?不同寻常的挑战,考验各地区各部门的智慧与担当。农时不等人、防控不松劲,气象服务更不容掉链子。2月25日,随着首份专报发出,全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提前启动;3月19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出通知,强化部署农业气象防灾减灾;4月3日,两部门又首次联合发布冬小麦赤霉病防治气象条件预报,通过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传递至千家万户……一连串打破常规之举落地,背后是对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坚守,对“早”与“缓”叠加形势的清醒认识,更是底线思维的巩固、风险意识的强化。因势而谋、因地制宜,各地气象部门未雨绸缪、提前行动,以非常之举迎接挑战——在疫情风暴中心武汉,全市分批次抢播快生菜保障供应,武汉农试站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对接合作社,帮助避开降水时段播种,力保“菜篮子”稳定。在内蒙古巴彦淖尔,根据气象部门对春季升温明显、耕地存在大面积潮塌风险的预判,河套小麦提前一周播种,播种面积比去年同期多1万亩。在青海省化隆县塔一村,当得知老乡为农资供应发愁时,省气象局派驻的扶贫工作队主动解忧,给全村90户村民购齐了种子与化肥。应需而为:创新服务力保“稳定如常”4月的福建福州,暖意融融,双季早稻、春玉米、大豆等作物已进入集中播种期。刚从湖北潜江返回福州的农业气象专家苏荣瑞,虽在居家隔离观察,为农服务却一点儿没耽搁。“4月7日起气温回升,双季早稻秧田可陆续安排揭膜、追肥,中稻可陆续播种。”作为入驻福建省“慧农信”平台的科技特派员,苏荣瑞每天都要在“云端”待很久,传递天气信息、提出农事建议、解答农户疑问,一条条实用的提示直通田间,引得不少农户留言点赞。一次次“云端有约”,架起为农服务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的桥梁。这正是春耕春播启动以来,气象部门应需而为、创新服务的生动写照。创新并非朝夕之功,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源于气象部门长久以来对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的探索与积累。放眼各地,新的“硬核”实力正发轫于智慧气象发展成果,在这个春天破土生长,成为守护春季农业生产“稳定如常”的一股坚定力量。在产粮大省河南,万亩小麦长势喜人,增添“中原粮仓”的底气。河南气象部门积极调整业务服务流程,综合利用作物观测自动化识别技术和遥感监测,精准监测评估小麦生长情况,为麦田管理分类指导提供支撑。目前,全省冬小麦株高和密度均高于去年同期,为近三年最好。同样是监测苗情,天津气象部门正尝试使用“新家伙”。3月23日,宝坻区大口屯镇的麦田里,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有规律地盘旋,一会儿就采集了多幅小麦苗情图像。“无人机可实时监测较大面积地块的苗情,误差较小,数据也更科学,是很好的补充手段。”天津市气候中心专家王铁说。春耕大幕开启之前,基于格点预报的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实现自动化应用。“业务平台用着很顺手,预判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农事活动利弊影响时更有把握了。”市气象局的曲学斌说,业务平台还增加了呼伦贝尔市农垦集团所有农场地理信息,可实现定时定点服务精确到农场。“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监测数据,一旦发生倒春寒,烟雾发生器能自动释放热量提升温度,远程管理不成问题!”在山西省临汾市果中果示范园区,董事长王刚试用气象部门新装的温室报警仪和烟雾发生器后,终于放心了。“前期园区受疫情影响已受到不小冲击,这些新设备能帮助稳定水果产量,真是雪中送炭。”从南方陇间到北方田野,气象部门或扩大预警覆盖面突破“最后一公里”把预警传递至农户手中,或针对特色农产品研发新品天气指数保险为农户兜底,或打响人工增雨第一炮增墒抗旱……各地频出的真招实举,延伸着为农服务的维度、增加着守护农业生产的温度。广袤大地,正孕育着沉甸甸的丰收希望。(徐玉强、方莎莎、曹莉荣、叶洛、刘艳丽对本文有贡献)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