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查从遍地金黄到遍地黄金

2022/10/8 来源:不详

10月22日,“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发布,天津宝坻区赫然在列。

为什么是宝坻?宝坻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带着问号,本报报道组走进宝坻,走进潮白河畔的黄庄洼。这里是天津最大的水稻主产区。我们闻着稻香而来,想听一听稻花香里的丰年故事。

晨曦初露,黄灿灿的水稻田,铺展在一望无际的田野,秋风拂过,稻浪掀动,绸缎般起伏;宽阔的潮白河,波光粼粼,船夫布网,白鹭戏水;农家院里炊烟袅袅,飘出缕缕米香……

一滴秋露、一缕秋风、一片秋叶、一泓秋水,凝望黄庄洼,好一幅和谐秀美的田园风光。

从“地里刨食”到“土里掘金”

深秋,是忙碌的,也是快乐的。

从春到冬,黄庄洼的村民就没有清闲的时候。育苗插秧,投放蟹苗,收获销售,招呼游客。劳作是惬意的,收入是稳定的,年年有增长。

“地还是祖辈留下的这块地。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刨食’;现在,这里寸土寸金,我们是‘土里掘金’。这些年,政策放开了,我们一步步摸索着干,发展到今天,形成以‘生态种养业为主导、稻米加工业为提升、休闲观光服务业为拓展’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这在咱农村也称得上是创新了。”

八门城镇清水思源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军伸手揽过一株金黄的水稻,不停地捻着稻穗,言语中透着自豪,脸上流露出的还是自豪。

黄庄镇小辛码头村广场上,人们正在为“新米节”搭台布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写的“宝坻新米节”五个大字格外醒目。不远处,一座袁黄塑像栩栩如生。

镇党委书记商芳颖一边张罗布展,一边向记者介绍,明朝宝坻知县袁黄,号了凡,著有《了凡四训》。当年引浙稻入宝坻,在黄庄洼一带兴修水利,劝农兴稻。他将编写的天津地区第一部农业专著《宝坻劝农书》刊刻下发到每个乡里,倡导百姓采用先进理念和新技术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水平。“民尊信其说,踊跃相劝”。从那时起,宝坻开始种植水稻。

这段历史,足以让宝坻人引以为荣。更让人羡慕的是,宝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拥有潮白河、青龙湾河、蓟运河等6条一级河道和窝头河、箭杆河、鲍丘河等8条二级河道,年均水资源总量2.6亿立方米,年调蓄水量2.4亿立方米左右,水质为优于五类标准。地处黄庄洼的八门城、黄庄等镇,非常适宜发展规模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空间广阔。

然而,守着好水、好地、好生态,地广人稀的黄庄洼,当年却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不断地扩展水稻种植面积。李永军说:“10多年前,我家种了20亩水稻,每亩插秧费70元、机械收割费70元,还有化肥、种子、人工等费用。水稻亩产多公斤,每公斤最多卖到2.5元,亩效益也就块钱。赶上收成不好或水稻价格不稳定的时候,可能就剩不下多少钱了。”

“早期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用不上大型机械,引不进新的品种,没有形成规模,自然没有高产量。再加上多数销售稻谷,好米卖不上好价钱,很多农民的种稻想法动摇了,有的甚至开始改种一年两季的小麦和玉米。”区农委主任庞永安插话。

小农户如何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一道挡在村民面前的“坎”。这道“坎”迈不过去,致富奔小康步伐受阻;迈过去,才有增产增收、海阔天空。

分管农业的副区长王志林说:“近年来,作为天津农村产权交易的‘试验田’,宝坻区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始土地流转的探索实践。目前已流转土地42.55万亩,占全区农地总面积的38.2%,其中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有28.56万亩。”

土地流转,黄庄洼破茧成蝶。

清水思源合作社流转了亩地种植生态水稻,其中,有机生态稻田亩,普通稻田亩。加工经营自主品牌的“八门城”和“津宝欢喜”生态大米,每公斤25元,有机大米每公斤10元。清水思源的品牌米销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商超,高铁、高校、机关单位餐桌上米饭飘香。

“全村的稻田通过土地流转,全部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乡亲们从看天吃饭的农民,转型成了土地股东和拿工资的产业工人,日子越过越红火。”李永军说。

年,清水思源合作社成员户均从合作社获得基础收入约元,其中:流转土地收益(保底)约2元、股金分红约元、稻米折合元。此外,村民把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后,还可以在合作社里上班打工领工资。这样,单一种粮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为了上班有工资收入、入社有股金分红、流转土地有租金收益、吃饭有稻米分成金的“四金”农民。

“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里、区里大力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给农民带来了好政策、好机遇。如今,咱们欢喜庄活了、变了,变出了好产品、变出了好效益、变出了好风景,村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幸福指数年年攀升。”欢喜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学亮说。

社会资本闻风而来,宝坻农业现代化如虎添翼。

北京绿北谷科技、河北冀良农业科技、天津泰泽康、和泰丰、中粮集团等30多家知名公司纷纷落户,从事优质农业项目的开发。据统计,全区共吸引资金45.63亿元。其中,仅中粮集团公司就流转土地余亩,投资额达40亿元。

社会资本的到来,岂止流转土地搞种养业那样简单。新理念、新模式、新标准、新技术、新品种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植根于这片肥沃的土地,生长出新业态新气象。多元化融合发展,让宝坻农业现代化呈现加速度。

年,天津井田集团整体流转了八门城镇小甸村全部稻田及周边村部分稻田多亩,投资余万元,成立了江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立体种养、休闲观光等产业,建成了面向城市消费人群,集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都市型农业基地。江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长权说:“5年来,公司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回报,还直接或间接安排当地名村民就业,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1万元。”

当下,这片热土上正在发生的变革,被宝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亚秀形容成“大戏”。她说:“黄庄洼人凭着对水稻的深情与执着,凭着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憧憬与追求,演绎着一幕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致富奔小康的大戏。他们的探索与实践,诠释了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为全区农村融合发展提供了样本。”

从“做精产品”到“做强产业”

收获季,田野一片金黄。

林亭口镇稻农们手捧饱满稻谷,脸上溢满丰收的喜悦。

“津川1号”亩示范基地的水稻刚收获5天,22.5万公斤稻谷就被天津金芦米业有限公司和杭州米来鲜科技有限公司以每公斤4.1元的价格全部收购。

“有点出乎意料,今年全国稻谷收购价格全面下调,‘津川1号’的价格比普通稻米每公斤提高了1.6元。‘博士稻’就是不一样,明年还继续种,争取扩大种植面积。”稻农王学凯说。

金芦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凤英说:“质优价优是市场规律,市场需要真正的好米。作为‘小站稻’代表品种之一的优质食味品种,‘津川1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津川1号”也被称为“寿司米”,畅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高级寿司店。

留学日本的崔晶博士,归国后任天津农学院教授。他带领数名中外水稻专家团队刻苦攻关,历经10年9代培育成“津川1号”。日本著名水稻专家楠谷彰人鉴定后认为:从米的外观、气味、黏度和硬度等到食味特性来看,可与最好的“食味米”品种相当。

惊叹,一个接着一个。黄庄洼不光有“博士稻”,还有“院士稻”。

地处八门城镇的鸿腾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亩“院士稻”也机收完毕,预计总产量达万公斤。

董事长高建忠说:“年,在公司院士工作站的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引进了优质品种‘越光稻’,研发生物肥控制、种养模式等关键技术,带动了周边户农民种植,销售价格超过普通稻米4倍。种植区安装了传感器,水稻温度、湿度、虫害、日照等信息实时传到农户手机上,让每一袋口感香糯柔软的越光米,都有了从萌发、成长到收获的专属身份证明。”

“在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上,规模经营、种养模式、高质品种我们做得还不错。可惜,终端市场没有我们的名牌产品,在别人眼里我们就是卖稻谷的。稻谷与稻米,一字之差,利润空间大着呢。做精深加工,做自主品牌,从稻田走向市场,使全产业每一个链条的附加值都得到百分之百的提升。”精明睿智的高建忠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现代化的厂房里,陈温福院士研发的国内首条古法冷磨电驱大米生产线上,上下两面直径1.2米的石磨盘低频转动,磨出的大米,颗粒均匀,晶莹剔透,如水似玉,清香绕梁。一旁,一盒盒包装精美的冷加工有机石辗米、胚芽米、鳅田米将销往全国各地。

“古法冷磨技术最大限度提高了大米留胚率,提升了大米营养与口味,已申报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国内石碾米技术空白。古法冷磨技术让‘院士米’每公斤增值6元。”依靠科技,布局高端市场,高建忠领先一步。

善谋者胜。从“院士稻”到“院士米”,这一步跨越,打开了全新的空间。

“别看公司规模小,不起眼。但是80名员工中,水产技术人员20名,博士2名,硕士6名,高级顾问3名。”高建忠视“才”如命。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一块块牌匾,印证了鸿腾的科技实力,也揭示了鸿腾开疆辟土的秘诀。

“振兴小站稻,离不开科技支撑。近年来,宝坻区与天津水稻原种场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广种植了津育粳18、金稻、津原E28等高产、优质、抗逆、特用品种。新品种增产增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目前,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37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70%以上,涌现出了一批特色稻米品牌。特别是在天津电视台《百姓问政》节目就名优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后,宝坻区委、区政府加大了稻米品牌培育推广力度,前景越来越好。”区农委主任庞永安介绍。

绿色,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保持水稻种植全过程的生态环保是宝坻区上下的共识与坚守。

区种植业发展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科科长李春发告诉记者,绿色生态是底线,农业大户、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测土配方、施生物肥、生物除草、微生态制剂防病。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标准化生产,有机认证面积达到亩,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显著增加。

水稻种植,亩产再高、品质再好,也不能过度开发,搞“单打一”。如何让寸土寸金之地发挥黄金效益,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黄庄洼的回答是:立体种养。

“瞧,稻田沟里的小鱼还游呢。”身边的镇干部不时提醒记者:“这就是绿色种植的效果,俗称‘小麦穗’的小鱼自然生长,对水质特别敏感,农药超标或水质污染,稻田里的鱼虾蟹就活不了。”

清水思源合作社理事长李永军接过话茬儿:“在稻田里养虾养蟹,一方面,稻田里产生的微生物和各种昆虫成了虾蟹的天然食物。另一方面,虾蟹的排泄物也给水稻提供了生物肥料,让水稻实现了无公害种植,不喷农药不施肥,提高了品质和附加值。这也是科技,有时候,绿色的‘土科技’胜过高科技。”

作为黄庄洼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年,李永军率先在合作社的稻田里尝试水稻和泥鳅、水稻和甲鱼混养的立体种养。“当时自己也不知道这条路选的对不对。我跟合作社的股东们这么讲,赔了是我的,赚了大伙儿分。你们干不干?大伙说,干!”

于是,泥鳅、甲鱼投放到稻田。秋收季,全新的种养模式当年就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平均亩效益达到多元,比单纯种水稻翻了两番。

示范、引领、带动,相邻村镇纷纷跟进,渐渐地,宝坻区稻鳅、稻蟹等立体种养面积扩展到6.5万亩。

自年始,高建忠专门从事泥鳅、水蛭等水产品工厂化养殖,稻鳅、稻蛭立体种养和销售,其中立体种养面积多亩。他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吸引周边0多户村民加盟,带动周边水产养殖和水稻种养面积5万多亩。泥鳅、黄颡、鲫鱼等水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

为了构建全产业链条,助力农民长期稳定增收,今年初,鸿腾公司采取“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模式,兴建了我市第一家从事水产品加工销售的“中央厨房”,在占地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里,一期年产吨水产品加工生产线已上线生产。二期年产3万吨的生产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明年6月投产。

“基地养殖的水产品经过加工成半成品,通过冷链配送,克家庭装带葱姜蒜料包的专供超市,10公斤装直供餐饮连锁店。从销售鲜活产品到半成品,每公斤可增加收入4到6元。”高建忠说。

目前,八门城镇9万亩稻田地80%以上通过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流转价格由年的每亩元提高到现在的0元左右。从生态水稻的种植到“八门城”“津宝欢喜”自有品牌大米的畅销,再到特色旅游业的兴起,每亩土地净收益也从原来的0多元增加到多元,土地效益大幅度增长。

黄庄洼,这片沉寂许久的热土,潜能开始持续释放。

从“深耕稻田”到“经营‘乡愁’”

住农家,品土特美食;游山玩水,垂钓采摘……各地乡村休闲旅游成燎原之势。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潮白河畔的小辛码头村成为很多人乡村休闲游的最佳选项。

小辛码头村,素有“北国水乡”之称。近年来,村里在亩稻田上开发了“DIY水稻公社”项目,入社会员每人每年交纳元的会费便享有0.1亩稻田的种植权,认购土地后,可在公社体验插秧、收割、推碾子碾米的乐趣。目前,水稻公社已吸引了名会员。同时,小辛码头村下大力量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农家院设施,让游客体验睡农家炕、吃农家饭的乐趣,26个农家院,每天可供位游客住宿,人就餐。

小辛码头村名声远扬,连潮白河里出产的小干鱼儿也成为游客的最爱,成了农家院的当家招牌菜。以往不起眼的小干鱼,注册“潮白河干鱼”商标后,身价陡增,每公斤售价80元,年总销量达到公斤。

“以前一亩地年利润也就四五百块钱,土地流转后,加上养螃蟹养小龙虾,一亩地能赚0元左右。农家院住宿餐饮再卖农产品,年收入能达40万元。”村民李全海笑得合不拢嘴。

村党支部书记徐江说:“8年来,我们发挥‘一稻一河’的优势,把整个小村,当作景点来建,做大做优乡村旅游业,80多户的小村年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个特色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天津十大美丽乡村。”

年,宝坻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一项重要决策:围绕河流、林地和稻田等优势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彰显特色”的原则,利用2年时间,打造40个旅游特色村。年,全市评选50个“美丽宜居村庄”,宝坻17个村入选,居第一位,其中15个是旅游特色村。

“这些年,我们先后打造出小辛码头休闲旅游村、庞家湾菊花基地、牛庄子葫芦小镇等一批具有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村。这些‘核心’旅游村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组团,逐步发展成潮白河湿地旅游集聚区、箭杆河文化旅游集聚区、青龙湾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和黄庄洼稻乡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朝着精致化、个性化、主题化方向提质升级,带动促进了立体种养、深加工产业融合发展,村民在旅游共同体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区文广局、旅游局局长韩振廷说。

看得见水,看得见稻,记得住乡愁。

小辛码头村的农事体验、黄庄DIY水稻公社、董塔庄村的千亩荷塘、耶律各庄辽金博物馆、河北庄渔事博物馆……宝坻区依水兴旅,湿地观光游、踏青赏花游、渔事体验游、稻香文化游风生水起。植根于这片土地的袁黄文化、漕运文化、辽金文化、渔耕文化等沉睡百年的特色文化资源被唤醒,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

“沉睡”多年的潮白河“苏醒”了。

宝坻区依托潮白河绿色生态廊道,投资5.6亿元的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5.8平方公里,湿地率80.97%。年开放后,40余万人次光顾,赏宝武月泊花海、潮白坻柱、晨曦津渡、倚泓浮桥等28景,湿地体验、滨水游憩,好不逍遥。

宝坻区新米节、稻香文化旅游节、葫芦文化节、八台港桃花节、草莓音乐节……30项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展示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靓丽名片,扩大、提升了宝坻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年,全区游客接待量万人次。年,游客接待量达万人次。

碧空如洗,风吹叶落。

漫步八门城镇现代农业示范园,成方连片的稻田里留下了机收后的稻茬儿。沟埂上,稻草编制成的各种动物造型依然憨态可掬;田间小路上,林阴稀疏,落叶相拥;远处几幢欧式木屋、高档房车偶有欢笑声传出。

八门城镇党委书记于学生,两年前还是常年坐办公室的机关干部。如今,他已经融入了这片“稻海渔歌”的土地,俨然土生土长的黄庄洼人。“屁股不沾椅,时时泡基层”,他对全镇情况熟记于心,那叫一个“门儿清”。

“水稻季,这里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插秧期,春的嫩绿;分蘖期,夏的深绿;收割期,秋的金黄。还有呐,田间沟渠,河蟹横行,青蛙蹲跳。天然湿地水乡,美不胜收。年,投资5万元、规划面积亩的八门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建,目前,占地34亩的综合管理区,亩的立体种养示范区,30亩的农产品加工区先后投入使用。”

“我们正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要求,着力打造全市第一个田园综合体,充分展现稻田成方连片、林木绿树成阴、水绕村庄、村在水中、有文化有底蕴的北方水乡田园美景,全力打造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旅游名镇。”于学生胸有成竹。

从农业示范园移步欢喜庄村,只见一座座青砖黛瓦的院落,一池荷花虽然早已凋谢,但留下秋的风韵。

田园综合体核心起步区,已列入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程。按照规划,镇党委、政府着眼迁村并点、资源集约集聚,将11个村整合到欢喜庄村区域,统一打造彰显北国江南特色、体现北方民居特点的新型农民居住社区。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项目区整体规划建设,建设田园生态小镇、乡村生态体验文旅目的地、慢生活康养颐养聚集地,实现全镇域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生态同步改善提升。

风景秀美、充满活力的黄庄洼,让人依依不舍。

告别黄庄洼,去采访区委书记殷向杰。

“乡村振兴,是重大战略,也是宏伟蓝图。把蓝图画好,要有大写意,也要有工笔画。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了顶层设计;那么,我们区里就要从操作层面、执行层面,细致入微,把工笔画做深做细做实。具体来讲,三个字:特、精、融。”殷向杰侃侃而谈。

“特,抓住特色。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庄洼三镇的独特优势,是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发展水稻产业得天独厚。把特色产业发掘好、经营好,就有持久竞争力,就能立得住、走得远。在宝坻,我们不搞千村一面、复制粘贴。但要定位准,把各自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精,深耕细作。精,是高质量发展的表征。精耕细作,创新为要。以黄庄洼为例,土地流转,是制度创新,体现改革红利的释放;博士米、院士米,是科技创新,验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立体种养到经营‘乡愁’,是管理创新和理念创新。依靠创新,让一样的土地,有不一样的产出,不一样的生活。

“融,是集合集约集成,也是统筹统摄统领。一篇水稻文章,打通了一产二产三产。有水才有稻,有稻才有谷,有谷才能深加工;有高品质的稻谷飘香,才有声名远播的美丽‘乡愁’。三产融合,是三次产业相互衔接、彼此成就,发挥集成效益,实现优势叠加,发生化学反应,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听君一席话,不枉百里行,心中的问号逐一打开。

稻花香里,有流传百年的历史传说,有历久弥新的悠悠乡愁,更有新时代宝坻人的创新故事和奋斗凯歌。

水土有情,宝坻风景独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