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宝坻全力打造枢纽之区科创之区生
2023/2/5 来源:不详7月14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宝坻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宝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程彦介绍了相关情况,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国际;区政协副主席、区科技局局长杨文胜;区政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玉玲;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主任王浩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刘程彦介绍说:宝坻区委区政府紧盯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落实,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锚定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全力打造“枢纽之区、科创之区、生态之区和幸福之区”。
刘程彦同时介绍说:近年来,宝坻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相关工作也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认可,投资热度和城市魅力不断提升。在我市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营商环境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等33项评价指标为全市最优。执行合同、包容普惠创新和创新创业活跃度等3项评价处于全市前列。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站位统筹协调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区委区政府坚持视营商环境为市场经济根植之土、市场主体活力之源,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中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实力。为扎实推进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评价指挥部,区委书记和区长亲自担任组长、总指挥,坚持高站位统筹协调推进。全区上下采取“指挥部+工作组”的形式,明确66个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聚力改革攻坚,扎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每年组织召开全区营商环境大会,公开公布招商、安商、稳商、富商的政策,切实营造“突出实体经济、尊重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二、对标先进,以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完善升级涉企政策制度。主动学习借鉴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做法,制定了《宝坻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梳理出81个营商环境建设关键点位,推出改革举措60项,分解任务分工条。今年,为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实,专门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78条)》,逐项细化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推动改革创新、政策落地、服务升级,把优化为企业和群众服务进一步清单化、具体化。
二是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说了算。为了让政府出台的政策更接“地气”,区内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听取企业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将企业的需求和群众意见摆在首位。一个时期以来,坚持实行区领导定期走访包联企业制度,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问题诉求,及时将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反馈至区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认真协调解决办理。做深做实“政企见面会”活动,认真听取企业家对优化提升我区营商环境的想法意见,真正为企业解决难事、多办好事。同时,注重创新思路招法,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来,靠前一步,在区内家重点企业和区营商环境办公室设立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监测点,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区纪委监委可以直通信息,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反映,纪检监察部门第一时间启动调查,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此外,还在全区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律师等多个群体中聘请了若干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协助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
这一系列涉企政策的出台,最大程度激发了市场主体干事创业、发展壮大的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区共设立各类市场主体户,同比增长43.9%;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近7万户,同比增加25.1%。
三、显事功开新局,实施高标准的环境提升行动
一是高标准建设政务环境。首先,在持续深化“一制三化”改革方面,构建起了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全天候响应的工作机制,想方设法降低门槛、减少事项、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全力做到项目落地“零障碍”、项目建设“早开工”“早投产”,让企业和投资商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和便利。目前,政务服务事项全部都能网上办理,网上实办率达到96%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一制三化”改革以来,共取消许可事项26个,减少申请材料件,减少办理环节事项58个,缩减办理时限的事项个。全面贯彻落实“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推动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19个部门的项事项,从多部门、多窗口“分散办理”转变为“无差别一窗综合受理”。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全区服务窗口设置“跨省通办”服务专席,主动对接北京通州区政务服务局,在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外,再推出12项个性化事项,方便京津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其次,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方面,深入实施“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落实区域评估等改革措施。出台《宝坻区“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实施方案》,一般工业项目在取得土地当日即可办理施工手续。再次,在加强数字宝坻平台建设方面,着力建设区级共享交互平台、区政务云平台等载体,收集交通局、城管委等60余个单位的条资源挂接,实现信用服务、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领域37项公共数据资源无条件开放,加快智慧气象、智慧环保、智慧乡村、智慧园区等5G应用场景建设,让企业群众能够实时共享各个方面领域的数据信息。另外,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方面,免费为新设企业刻制印章2.9万余枚,提供证照证件和批复结果“免费寄递”服务一万一千多单,企业审批过程中涉及的评审评估费用由政府来买单,尽最大可能的为企业节约办事成本。
二是高标准建设创新环境。制定出台了《宝坻区关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政策》《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我们对企业年度研发投入按比例进行补助,同时对增量研发投入进行补贴,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项目立项项,市区两级支持资金多万元。年度,科技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31.58%。加强了雏鹰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市级科技领军企业达到15家。通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集聚人才、整合资源要素,提升企业主体创新能力,认定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0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产业技术联盟2家,中科无人机研究院、石墨烯研究院、北京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等一批大型科研院所相继在我区落地。获得国家星创天地认定企业8家,位列全市第一。注重加强科技企业与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产业环境,42个产学研项目、75家企业与26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宝坻区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扎实推进试点建设工作,确定了建立“科创中国”宝坻资源衔接站点、着力打造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等16项重点任务,用好用足“科创中国”创新资源,赋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区四园”、城际铁路枢纽站站前区等创新载体,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等联盟组织,全面打造“科创中国”的宝坻模式。
三是高标准提升区域环境。宝坻区生态大绿大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名副其实的“北国江南、人文宝地”。近几年,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福祉方面的投入力度,优化提升区域的软硬件环境。一方面,充分发挥宝坻的地理优势,注重与周边地区交通网络的联通,把宝坻打造成连接京津冀的交通要地。正在建设的京唐、京滨两条高铁,即将于明年建成通车,建成后从宝坻到北京市中心只需要18分钟,到天津机场只需要15分钟,宝坻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度将充分展现。目前,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宝坻南站及现代化高标准的站前区正在建设中。另一方面,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宝坻打造成绿色宝地。比如,建成了总面积多公顷的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两岸生态廊道为绿脉,以湿地体验、滨水游憩、空中游景为特色,形成了“一河、两岸、三区、二十八景”的布局。公园内湿地类型多样,景色宜人,舒适秀美。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把宝坻打造成人居福地。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休闲生活,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活动场所,提升改造了宝坻健身公园,并新建了多个社区(村)健身园、社区体育园和多功能运动场。为了让群众享受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家庭病床”等服务项目。推动区内39家公立医疗机构、8家民营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尽最大可能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不便利的问题。同时,正在筹建集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日间照料等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的便利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深化产城融合,培育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宝坻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自启动以来,紧密推进与中关村总部的合作,以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先导,实现科技城的创新驱动和功能完善,着力打造引领宝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推进城市建设方面,坚持产城融合、共建共享、生态优良的理念,实行“六位一体”城市建设规划。一期亩开发区域内路网已经全部实现通车。建成了近4公里长的滨水生态廊道,打造出了城市级—片区级—邻里级的三级公园体系。建成了1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为入驻企业人才提供配套住宅,同时,与南开中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在科技城开展合作办学,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聚集方面,通过导入中关村服务、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元素,在区域合作发展中,不断打造培育科技创新的“类中关村生态”系统。结合宝坻当地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4+1”产业体系,同时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服务产业,形成了研发和孵化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宝坻的“中关村宝坻模式”,进一步提升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集聚能力。
刘程彦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宝坻快速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宝坻区委区政府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开展“环境提升年”活动,坚持目标导向,突出创新特色,着力破解市场主体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皆大欢喜”的营商环境。
新闻发布会上,区相关领导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如下:
记者提问1:年,宝坻区成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科创之区”,下一步宝坻区在建设“科创之区”,还会有哪些新举措呢?
区科技局局长杨文胜介绍:创新已成为区域竞争的主战场,只有赢得创新才能赢得未来。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创新发展工程。全面推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围绕聚集创新型产业、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完善产业创新政策、构建聚力聚焦发展机制,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为宝坻区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
二是实施产业园区创新能级提升工程。面向宝坻区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加快提升天宝、口东、九园、潮南四大产业园区的创新能级,以智慧化、高端化、特色化为核心,着力打造智慧产业园区,着力优化产业分工合作,着力提升产业创新支撑能力,将四大产业园区建设为区域高端产业的承载高地。
三是实施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工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核心,立足宝坻区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全面增强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增强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力争在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夯实创新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科企梯度培育、高企提质扩容、大中小企业融通为重点,聚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显示度强、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五是实施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工程。聚焦双创人才供给、科技金融服务、双创载体建设、全域科普,大力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推动创新要素向宝坻聚集,支撑宝坻打造创新活力之城。
六是实施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解决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方面,用心用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结合我区开展“党群连心,情暖宝地”活动,深入科技企业开展服务,实行“一企一问需”和“一企一指导”个性化服务,让企业感受到科技人的热情、温情。
记者提问2: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宝坻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下步如何从高标准建设走向高质量发展?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主任王浩介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现在的情况:科技城总规划占地面积14.5平方公里,由北京中关村和宝坻区政府合作开发,30年的合作开发周期内,预计总投资额约亿元,预计创造税收约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吸引常住人口8万人。截至目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的经济主体已经达到了家,签约实体项目55家,其中实体生产研发型企业27家,总投资额约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年税收达到10亿元,可增加当地就业企业约8万人,这些签约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为国家级高新或中关村高新企业。
今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将全面从高标准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今年累计开工的拿地型企业达到20个,现在已经有4家企业投产,预计年底前将有8家企业投产,承载办公研发和服务功能的中关村协同发展中心全面开放,科技城正式从大建设阶段迈入建设和运营共存阶段,也意味着正在从高质量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同时我们打造一系列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和应用场景,这其中最具亮点的当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科技城搭建了“1+2+3”的智能网联汽车架构体系,并逐步付诸实践,年11月,天津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落地宝坻,科技城是发起成员单位;今年5月,在天津世界智能大会期间,科技城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星云互联共同打造了“车路云一体化”室外体验场景,推进车路协同示范应用,也迎来了相关产业落地和集聚。
目前,科技城与大唐高鸿、百度、信通院、四维图新、智行者、中汽院等智能网联行业领军企业签订了战略协议;光环新网在科技城范围内建设约亩大数据产业园,投资约亿;联恒工业、宝申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落户科技城;仓擎智能、远景深蓝、佳云芯睿等智能网联新型研发企业纷纷在科技城注册公司。应该说,科技城已经成为一系列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新技术试验场和集聚地。
记者提问3:企业是地区经济的根本,今年以来,宝坻区聚力开展“环境提升年”活动,工信局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企业投资环境方面,都有哪些新举措呢?
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国际介绍:产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经济强,我们区工信局始终秉承精准服务理念,紧紧围绕企业需求,以服务企业之“优”,解企业运营之“忧”,助推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项目建设跟踪服务机制,优化项目投资软环境。实行局领导包片负责制,对在建项目逐一走访,上门问需,对项目建设的推进情况进行分类、排队、查找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投达产率,形成达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1-5月份,总投资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6%。
二是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协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我局创新宣讲形式,采取发放活动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政企对接会、登门拜访、专题集中宣讲等形式深入讲解政策,尤其是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政策。上半年,我局共计组织各类实地走访企业户次,发放政策宣讲材料份,召开协调对接会3场,政策宣讲活动3次,参加人数余人次,政企互通平台解决问题17个。在政策落实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安盟固利、北玻玻璃被列入工信部第一批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支持企业名单,津宝乐器、安泰天龙、华建天恒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企业,贝特瑞新能源和国安盟固利被列为市级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预计可为企业争取资金奖励万元。目前,市级智能制造项目申报工作正在紧张开展,年我区已有27个项目获得市区两级资金支持万元,今年,我局正对全区企业情况进行逐一梳理,确保项目申报范围全覆盖。
三是协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投资环境。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信息网络全覆盖,1-6月份,我区新增5G基站个。同时,为满足中关村科技城用电需求,我局协调宝坻供电公司新增千伏变电站规划、选址工作,现变电站已正式运行,为科技城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记者提问4:天津市作为首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先后制定了《天津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推动落实以上措施方面,宝坻区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区政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玉玲介绍:宝坻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接地之一,在工程建设领域改革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注重经验沉淀,持续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推进涉企问题解决,切实为市场主体减了负,增强了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力。在落实《若干措施》上,主要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在制度设计上举措更实。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点多面广线长,是系统性复杂工程。如何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条框内细化我们的措施,作为区营商环境办公室,我们坚持结果导向,就是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一定要让事情好办,具有可操作性。年初,我们牵头起草宝坻区的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和若干措施,都是进行广泛调研制定的,并跟上落实台账,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我们锚定“拿地即开工”跑出建设项目“加速度”,牵头梳理前期审批环节的内在联系,吸收借鉴其他地区先进做法,出台《宝坻区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实施方案》,目前与园区进行对接,也积极准备为鑫源九鼎、阳林金属制品等项目定制“拿地即开工”方案。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工程审批,年是67个工作日,目前是40个工作日。一般的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用时14个工作日。宝坻区泽恩管业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仅用时9个工作日,完成施工许可核发,是全市1万平方米以下采用简易低风险模式审批的首例。
二是在推进审批中效率更高。1.以领办帮办做到“事前清”,以“一对一”管家服务和图表式解读,引导帮助企业做好项目报批工作,精准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减少重复沟通。2.以“综窗”服务做到“流转快”,推进建设项目无差别受理、联合审批,建立快速协调机制和限时办结机制。3.以网上办不见面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不跑腿”,通过网上申报、网上审查、网上批复及快递邮寄,申请人不跑腿就能办成事。尤其是在去年疫情期间,推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通过“屏对屏”视频指导,为14家口罩、防护服生产企业精准服务,得到企业高度认可。
三是在服务意识上情怀更浓。为提高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和满意度,1.坚持服务礼仪天天讲,严格落实窗口没有否决权、只说Yes不说No机制,做到经常性换位思考,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成想办法。2.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为老服务窗口”,协调解决没办好、不好办、不给办各类疑难问题,让企业和群众的大事小事都有人管、急难愁盼都有人帮。3.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企业出题,部门解题。营商环境办牵头组织每月两期的“政企见面会”,区纪委监委设立营商环境服务监测点,能立即解决的快办,需要时间的跟办,触碰红线底线的做好解释,政府部门发自内心的为企业和群众务实工作、高效工作、用心用情工作,进一步增强办事人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和便利度。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