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史各庄镇朱杨庄村萝卜庄探路
2023/7/30 来源:不详补骨脂白斑抑菌凝露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21110/12286999.html
内容提要:
大棚深处,他拉下绳,顶子露出条缝,还是热气腾腾。旁人扯他,“快下雨了,遮紧遮紧,咱出去唠去。”
陈百山(右)向吴柏(中)、李凤芹介绍甜瓜新品种。(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天闷闷的,陈百山的一亩多大棚把收成护得紧紧的。
大棚深处,他拉下绳,顶子露出条缝,还是热气腾腾。旁人扯他,“快下雨了,遮紧遮紧,咱出去唠去。”
这里是宝坻区史各庄镇朱杨庄村。出大棚,拐个弯,沿小路向南五六百米,潮昕大桥下,向上攀,一晃眼,热得化不开的夏在铺天盖地的绿里融化,周遭瞬间像开了空调一般,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已在脚下。大桥往北,正拓宽的宝武公路沿村庄田地而过。
去年底,村里靠近公路的首期20亩大棚“试验田”建成,率先“吃螃蟹”的陈百山感到:这片地,“热”了。拿他家大棚来说,苗长秧爬时,农业专家一拨拨;瓜熟果香时,采摘游客一拨拨;平日里,来自宝坻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组(以下简称“帮扶组”)组长李凤芹、包片副镇长李伟和村里“90后”当家人吴柏,这乡村探路“三人组”隔三岔五来,谁得空谁来。来去不“空手”,来时送消息送技术,走时带需求带建议。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二期15亩地扣棚在即,细琐事咋干?吴柏和李凤芹先来棚区听听意见。
这时节,棚区有甜瓜有茄子,不过它们都算“新秀”,萝卜才是“王牌”。“打我记事起,村里就种青萝卜。收益比种大田作物高,种植户越来越多。十多年前,我们村有近千亩萝卜地。”48岁的陈百山回忆,“鼎盛期”家家户户种萝卜,萝卜熟了,每天天不亮,几十辆农用车奔批发市场。名声响起,村民不必往外奔,采购商争相上门,萝卜远销东南亚。
可当西青区的沙窝萝卜越来越火,武清区的田水铺萝卜大红起来,眼瞅着“卜”路壮阔的朱杨庄村却渐渐凉了──产量少,价还低。种着不划算,自然种的少,“千亩萝卜地”如今只剩百多亩。
人家种萝卜,咱也种萝卜,为啥人家能致富?村民纳闷,当过村支书的陈百山琢磨出个理:自留种落伍了,“瞧超市里的萝卜,个头一样大,还直溜。咱的萝卜爱打弯,大的大,小的小,市场不喜欢。”听说有产地引进新品种,高产还好看,可细打听,一斤种子千八百元,村民摇头,“不换不换,忒费钱。”
两年前,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吴柏,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也思量:按说村庄邻大公园,又近宝坻城区,该是妥妥的“流量地带”,咋成经济薄弱村了呢?
大棚外,凉亭边,新老“头雁”和乡村“帮手”,闻着果香,回想过往──
村里请来农业专家“把脉”,确认土好水还甜,适宜种萝卜。
大伙儿还到小沙窝村“取经”,看到人家地里处处大棚很震撼,一问效益,心气升腾,“温室大棚里,萝卜11月份熟了能长到过完农历年,而露天萝卜熟了不过地里待十来天。棚里萝卜还俊,我们3元一斤算卖得不赖,人家采摘能卖到5元。算算总收益,‘一亩棚顶十亩田’。”走完这一趟,“三人组”坚信,“千亩萝卜地”要复兴,种子是一方面,农业设施必须升级,“得动员大伙儿扣棚。”
说干就干,大棚“规划图”出炉。
起初,吴柏心里打鼓:买种子钱都舍不得掏的村民,能花几万元建棚?
“赶上市里好政策,建棚给补贴,算下来,我们村这种棚一亩能省元。”吴柏说,乡村振兴背景下,政策利好“邂逅”村庄探路,田间涌动起新动能。
陈百山报名建棚,有人善意提醒,“万一回不来本,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有“劝退”的,更有鼓劲的,李凤芹说,“干吧,遇难题找我们。”帮扶组还推广“换种返现”,引导村民选用萝卜高产新品种……
吃下“定心丸”,和陈百山一样对高标准大棚动心的人铁了心,“不信帮我们的会亏我们。”
干给大伙儿看,带着大伙儿干。帮扶组自去年驻村以来,修路灯、换喇叭、建垃圾池……李凤芹发现,吴柏带村“两委”从外面采购物资,总是能省则省,货比三家、讨价还价,确保一分一厘用在紧要处。镇上扶持不遗余力,去年冬,遇雪灾,萝卜滞销,李伟东奔西走,联系采购企业、带萝卜“上网上屏”……渐渐的,大伙儿觉得,“来帮忙的”卖力帮,村里干事有“靠山”;“当家人”会“过日子”,能带大伙儿奔好日子。
最近,村里又建成电商平台,线上“大集”将开张,农产品上网能卖、下网能摘,销路也宽了,剩下就靠种。
“种”,是庄稼人看家本领。扣成棚半年多来,市场热销啥村民们种啥。陈百山从东北找来十几种甜瓜品种:糖丸、甘糖五、万金美玉……瓜熟一茬卖光一茬。他盘算着,“上半年种瓜果,采摘收入6万元,8月份该种萝卜,熟了按去年卖价,少说赚3万元。今年回本不成问题。”人手不够,住城区的外甥女杨俊雪来帮忙,瞅着棚园人来人往,她也心动,“老舅,二期再包几亩吧,我跟您干。”
记者手记
富口袋先富脑袋
“千亩萝卜地”凉热,在种子,在设施,在销路,更在思想上。
陈百山认为,自留种长不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所以即使增加投入,也果断选用萝卜新品种。前年,他在村里率先试种新种成功,产量高,颜值高,价卖得高。现在,他又建起大棚,并在萝卜“空档期”的前半年,从外地引入游客喜欢采摘的甜瓜新品种,再迎好收成。陈百山的农产品卖得好,有村民学习跟种,但还有很多村民不为所动,怕花钱,怕风险,怕“折腾”。村民顾虑,村“两委”和帮扶组看得清:思想不解放,行动跟不上。要想富口袋,得先富脑袋。于是带大伙儿到外面转,回村里再试验,让村民看得见效益,自愿去号市场的脉,自愿推陈出新。盯住市场风向标,村民们已然迈出第一步。(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