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最美乡愁带您走进天津这些区
2023/11/16 来源:不详「本文来源:天津日报」滨海新区:一条道路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天津北方网讯:道路和广场宽阔平坦,民宅与楼房错落有致,河道与绿树交相辉映……走进滨海新区海滨街联盟村,总让人有身处城市的错觉。谁也想不到,这个曾经土地盐碱、环境恶劣的开荒村,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毗邻大港油田的联盟村,现有工业企业38家,个体工商户80余家,以及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联盟村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的道路。土地盐碱化严重,种地收益低。联盟村就把农民手中的地流转到村集体,由村集体集中管理,发展规模化的养殖业。此外,联盟村又以村为盘、企为棋,发展油田特色产业,让村民进工厂、当工人,不仅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还不断吸引外来务工人员。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集体的底气也有了。年,联盟村进行了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投入余万元。雨污分流、卫生厕所、垃圾分类……联盟村率先迈出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产业兴旺,始终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抓好这个“牛鼻子”,乡村振兴之路才会越走越长。联盟村通过自身的探索,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渐入佳境。(见15版图1)东丽区:一簇花果共酿乡村甜美生活仲秋时节,东丽区胡张庄的葡萄丰收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缀满枝头,吸引游客慕名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户外渐凉,天津东信国际花卉有限公司的智能温室却一派生机、繁花锦簇,现代化设施让这里四季如春。作为天津唯一实行全域城市化的涉农区,东丽区基于区位交通、生态环境、土地条件等多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出产的玫瑰香葡萄远近闻名,约亩种植园年产葡萄余万斤,人均纯收入达2.8万元,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金土地”,葡萄藤化身为“摇钱树”。位于东丽湖地区的东信国际花卉用科技赋能农业,平方米的组培研发中心拥有专利技术项,年产花卉种苗近万株;30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满足数百个花卉品种的标准化栽培,实现生产环节的全自动化控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平台上,每天有上万株名特花卉销往全国,小小花卉成就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梦想。东丽湖畔,清风徐来。环境美了,产业旺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人们的小康生活,像胡张庄的葡萄一样越来越甜,像东丽湖的花一样越来越美!(见15版图2)西青区:一个葫芦种下希望收获福禄走进大杜庄村,一条条翠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长势喜人。自古以来,葫芦就寓意“福禄”,葫芦文化历经数千年有着深厚的内涵。近年来,文玩葫芦种植在大杜庄村方兴未艾。西青区大杜庄村总人口人,南临独流减河,生态环境良好,具备葫芦种植的基本条件。为了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大杜庄村聘请了专业老师为农户进行葫芦种植技术培训。在种植过程中,村民们凭借种植经验尝试将美国葫芦和本地葫芦品种进行杂交,最终成功培育出“天津嘴儿”特色葫芦,在全国文玩界一炮而红。这全身是宝的小葫芦,成了帮助村集体增收的“宝葫芦”。现在,文玩葫芦种植在大杜庄村逐渐形成了特色品牌。截至目前,村里葫芦种植农户达到了40户,种植面积达亩,年产值达万元,人均年收入2.7万元。为了延伸葫芦种植的产业链条,大杜庄村还建设了葫芦种植产业园等平台,以葫芦产业为依托,积极打造一个产业兴、生态美、民风淳的美丽大杜庄,真真正正做好葫芦“生意经”,实实在在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见15版图3)津南区:一道绿屏筑牢乡村振兴基业稻浪千重,白鹭翱翔,绿屏如画,满目生机。在津南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里,生活成为风景,风景成为生活。津南区是小站稻的故乡。近年来,津南区持续振兴小站稻产业,着力在“源”“魂”“种”上下工夫,将生态旅游和农业发展相融合,积极打造佳沃世界等田园综合体,打响小站稻耕文化品牌,推进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从年开始在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建设的绿色生态屏障,让小站稻有了更多的使命,不仅要具备经济功能,还要肩负起生态功能。其种植过程中的湿地作用,对于地域的生态发展更加重要。绿屏·咸水沽湾、辛庄湾、双桥河湾、葛沽湾相继建成,在海河南岸形成一串美丽的绿色港湾。今年,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中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健全、特点最鲜明的一个片区──绿屏·八里湾正式建成。林田相依、水田相映的美景已呈现在眼前。津南区,描绘着生态宜居的画卷,筑牢了乡村振兴之基。(见15版图4)北辰区:一片桃园扎根生态向阳而兴幽幽的桃花香四处飘散,孩童的欢笑声洋洋盈耳。北辰区韩家墅村因热闹的批发市场、丰富的桃花资源而远近闻名。在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更是“底气”。作为北辰区的第一个“亿元村”,韩家墅村曾凭借汽车配套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但随着产业结构单一的弊端显现,村民们逐渐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长久发展的关键。于是,村“两委”班子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圃代绿”工程,让韩家墅村在经济蓬勃向上的同时,成为被绿色环抱的“生态氧吧”。环境的好转为生态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也为文旅项目提供有力保障。自年“墅外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正式营业起,已经达到年游客接待量25万人次,年运营收入超过万元的规模。与此同时,韩家墅村瞄准发展机遇,大力扶持人才。“足球进校园”“电商超市”等蒸蒸日上的创业项目让不少外出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为韩家墅村的发展增添朝气与活力。绿树成荫、桃花飘香,如今的韩家墅村真正实现了村强民富,吸引了八方来客,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幸福。(见14版图5)武清区:一张地毯铺就电商蜕变之路“欢迎宝宝们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这款萌宠系列地毯是特别调研设计的,曾经一天销量过万!随意机洗不变形、不掉色,综合性价比很高!”在武清区崔黄口镇,这样的直播带货每天都会上演。崔黄口镇的地毯历史悠久。年,村民侯继长在北京办起“继长永地毯铺”,后在天津设立分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崔黄口镇成为中国“地毯之乡”,知名度不断提高。赠送联合国的“长城”壁毯、中南海西花厅的“九龙”壁毯都是崔黄口镇的代表作。近年来,镇里不少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拓宽地毯销售的新路,从网店经营到直播带货,他们实时观测流量、每日总结数据、调整营销策略,建立了完整的电商运作流程。从初期线上销售无人问津到现在成为地毯产业电商领域领头羊,他们带领乡亲们多次创造了“爆款”销售奇迹,更打造出地毯产业在短视频领域排名前三的电商账号。崔黄口镇有地毯企业1多家,资产总额20多亿元,地毯从业人员2.5万人,地毯产业的兴旺支撑起该镇五分之一的GDP。如今,崔黄口镇已完成了从“地毯之乡”到“电商小镇”的升级蜕变。(见14版图6)宝坻区:一朵玫瑰浪漫飘香扮靓乡村金秋时节,玫瑰飘香。在宝坻区大口屯镇西刘举人庄村,几万株玫瑰花长势正好,随风摇曳。这里,老乡们通过创办合作社发展花卉产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增收致富。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该村村民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子,经过反复研究,放弃了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建立苗圃基地亩,采摘果园亩,食用玫瑰花亩,温室大棚6栋。其中,玫瑰的大规模种植,直接带动了村里土地的流转和综合开发,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也让村集体收入得到明显增加。为了进一步发展,老乡们不断探索,钻研以食用玫瑰为基础的一系列产业,玫瑰精油、纯露、花茶、鲜花饼等多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成为远近闻名的“玫瑰村”。如今的西刘举人庄村,统一规划的住房鳞次栉比,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65岁以上老人可在村日间照料中心免费用餐。通达的道路、明亮的路灯、全新的广场……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浪漫花海的浓郁气息中,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见14版图7)静海区:一把乐器奏响乡村振兴乐章未见其村,先闻其声。距离静海区四党口中村崭新的居民楼不远,一座座乐器企业厂房整齐排列,悠扬的音乐不时从工厂传来,飘扬在金色的田野上空。这个不到一小时就能逛完的小村庄,诞生了34家乐器企业,年产成品管乐器44.7万套,涵盖萨克斯、小号、长笛、黑管等多个品类,其中8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日韩,成为远近闻名的音乐小镇。今年1至8月,静海区管乐器出口额2万元,大多来自四党口中村。从代加工乐器零件,到自主研发生产工艺、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四党口中村把西洋乐器做成了全村致富的大生意,闯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为了打造高端品牌,四党口中村的乐器企业请来专业的音乐老师,为员工培训乐理知识,改进乐器质量。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全村从事乐器行业的余人的收入也随之进一步提高。音乐,不仅是四党口中村的致富密码,也真正融入了村民们的生活。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这里到处都充满了“文艺范儿”;从银发老人到垂髫稚子,越来越多的村民与音乐结缘,奋力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见15版图8)宁河区:一田蟹稻品味和美生态图景苇草丛生,草木竞秀,百鸟云集,鱼美蟹肥。金秋时节的宁河区七里海镇,金色的稻田波浪翻滚,成群的候鸟上下飞舞,展开一幅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七里海镇,拥有独特地理位置,是华北平原的“鱼米之乡”。年,七里海河蟹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依托这个品牌,七里海镇组织成立了稻蟹立体种养合作社,繁育出高品质河蟹种苗,并且和宁河区内部分河蟹养殖与水稻种植大户达成了合作协议。建立有机绿色水稻种苗及成蟹立体养殖示范基地,推广稻蟹立体生态混养。年宁河区稻蟹混养面积超过20万亩,预计年产河蟹万斤,每亩可增收至元。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是七里海镇的发展密码。每到秋季,在七里海湿地和农户的稻田里,成片的候鸟来此栖息。东方白鹳、白琵鹭等稀有珍禽时而可见。每年过境候鸟数量超过40万只。人与候鸟呈现出一片和谐相处的美丽图景。依托七里海湿地资源,结合高科技农业的推广实施,七里海周边镇乡村实现了乡村振兴与湿地保护的有机融合,带动宁河百姓向小康致富的方向不断前进,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见14版图9)蓟州区:一座民宿留住乡愁兴旺旅游在蓟州区小穿芳峪村,一幢幢清新典雅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金灿灿的柿子和红彤彤的山楂点缀其中,清澈见底的小河静静流淌,处处展现着生机与活力。小穿芳峪村,是一个不足百户、近人的山区小村庄。近年来,该村依托绿水青山,挖掘特色资源,精准把握需求,走上高品质的乡村特色旅游之路,成为蓟州区发展最快的村庄之一。该村先后多次邀请专家入村调研,以“绿色+文化”的模式,制订了以全景式“乡野公园”为主题的旅游发展规划,盖起了高端民宿并建设了一系列相关的旅游接待设施。按照生态文明的建设思路,小穿芳峪村产业发展全部围绕着绿色展开,村里还成立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既保持了水土,又增加了收入。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当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化为实践,百姓得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今天的小穿芳峪村,正在通过乡村旅游激活发展新动能,带动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见14版图10)(撰文:齐竞竹闫征张宁武鹏飞沙莎王晔昕王辰兮强怡明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