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调查小杜庄的外来小书记她给村子当
2024/9/3 来源:不详作为天津面向全国招录的首批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年轻的河北姑娘杨秋静在宝坻区方家庄镇小杜庄村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从第一次进村时被村民拦下来,到第一次党员大会后哭着离开村子,杨秋静履职之路磕磕绊绊,但是半年后,她成了村里人有口皆碑的小杨书记,她是怎么做到的?不到一年时间,她又给这个小村子带来什么改变呢?我守着别人的家我的家也有人守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在村里值班的杨秋静接到通知,要求立即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当天下午,杨秋静就和村两委干部用走村不入户的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过年期间让村里人不串门不聚集很难,她找来一个随身小音箱带在身上,一条街一条街地走,边走边劝说扎堆的人回家,直到嗓子喊哑了,终于把流连在外的人都劝回家。按照防控统一要求,小杜庄要采取封闭式管理,杨秋静自己上手捆绑铁丝,在村子主路口设卡。她提出晚上必须有村干部在村口值守,第一个夜班就由她自己来上。当时还没有活动房子,值班就在露天,时值隆冬,在外面站一会儿,呼出的气就在眼睫毛上结成了冰晶。杨秋静把车开来,让志愿者轮流在车里暖和一会儿。1月31日,宝坻区确诊了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杨秋静和党员干部连夜一家家敲门询问,掌握了全村共有15人在年前到过宝坻百货大楼,又有36位村民和这15人有密切接触,需要居家隔离观察。村民感到了疫情的严重性,有些人甚至感到恐慌。杨秋静宽慰隔离观察的村民:“你现在就做好自己的健康监测,剩下的就放心吧,我能帮你做的都会帮你做好。”她组织党员干部成立了便民小组,承担了这些隔离观察村民的食品、日用品的采买,将一袋袋的米面蔬菜送到家门口。因为村里没有超市、菜店,全村各家的采买工作便民小组全承担下来了。为了便于统计村民的采购需求,杨秋静想出了用手机问卷小程序的办法,村民提交所需物资,便民小组就会通过后台统计的表格,进行集中采购。从滴眼液、羊肉片、纸尿布到复合肥,村民的需求五花八门,便民小组“照单全收”,为此要跑好几个地方才能采买齐。一位村民大爷患有糖尿病,急需胰岛素,而镇上药店没有卖的,杨秋静去医院、药店,终于为大爷买到6支胰岛素。杨秋静和两位村干部垫钱,请人用无人机给全村喷洒消毒剂,给村民买口罩、消毒片,村民看到村干部一天到晚地忙碌,也纷纷捐款,包括上小学的孩子都捐出压岁钱,这些钱又用来购买防疫物资。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杜庄隔离人员都度过了观察期,全村没有确诊、疑似和发热人员。杨秋静家住宝坻城区,从疫情开始,杨秋静就搬到了村委会的值班室,最长26天没有回家。她的丈夫是社区工作者,也整天忙碌在防疫一线,他们三岁的女儿就交给婆婆一个人带。想孩子的时候,杨秋静就通过视频通话,和女儿见一面。当她终于回家的时候,小区出入证已经过期了,门口值岗的志愿者一度怀疑她是从外地返回的,不让她进门。对此,杨秋静没有怨言:“我在这守着的是我们村的老人,因为很多在外工作的人回不来,他就是把老人,把这个家交给我来守护。同样的,我回到小区看到有志愿者值岗,我也是放心的,我的家人也有人守。”上任第一天没进办公室先进工地能让全村人心服口服地听从指挥,到任不到一年的杨秋静是如何做到的?年5月,杨秋静被调至小杜庄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主持村里工作,此前她是张会庄村党支部委员,这是她第一次“挑大梁”。上任第一天一到村头,她就被一位村民给拦下来。原来村里正在安装自来水管道,因为在施工前突然变更了方案,需要破更多的路面,增加了部分村民的自费费用,引起了大家强烈不满。杨秋静人还没进办公室,就去找施工队协调。经过了解,施工方案是从技术和成本角度考虑最优的方案,杨秋静就到所有受影响的村民家里去解释。起初,村民并不满意,还提出了施工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杨秋静对施工一窍不通,她就去请教村里干过建筑的两位老同志,边学边看,在工地上当起了监工。她提出每户派出一名监督员,涉及到自家门口的施工,村干部必须在施工现场盯着,随时协调解决村民提出的问题。杨秋静又通过镇里协调工程部,调整了回填修复方案,最大可能的恢复了村里的路面。在盛夏天气里,村干部天天扎在工地上,村民们对干部的看法有了转变,尤其对新来的杨秋静刮目相看。有了这次施工的经验,杨秋静成了半个修路的专家。到了接下来的污水管网入户工程,她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从方案设计之初就介入,跟工程负责人走遍每条街,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方案,把图纸和施工标准拿到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上汇报。村民全程知情、参与、监督,污水管网施工顺利得多。两大工程完工,小杜庄基础设施完备了,杨秋静在村民中的威望也立住了。第一次党员大会后她哭着离开村子杨秋静报到后的第五天,第一次主持全村党员大会,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此前,小杜庄在推荐入党积极分子过程中,流程不规范,并没有产生有效票数的人选。问题反映到镇党委,需要重新推选。但是一些党员不认可,还提出了党员大会出席率低,有些人平时开会不来,一到选举了就来了。有的党员情绪激动,推门就要走。突如其来的场面让杨秋静心下一慌,但是她很快就稳住了。她知道,一些党员的情绪其实是针对之前党支部工作中的不规范之处,而这次会议正是纠正错误的机会。她一个一个地回应党员提出的问题,温和又掷地有声地说:“今天咱们就是一块儿努力,把正规流程咱们走一遍。党员参会率不高的问题,今后我们也加强管理,还有什么问题大家积极地向党支部反映。”她把要走的党员劝了回来,把议程进行完,推选出了有效票数的入党积极分子。会后,一位老党员跟杨秋静说:“今天这个会能开下来,你已经赢得了党员一半的心,剩下一半你还得努力。”开完这场会,已经到了晚上九点。杨秋静的爱人来接她回家,上车后她就大哭起来。杨秋静回忆当时的心情时说:“当时那种感觉也是压力也是委屈,再一个是心里觉得自己也挺棒的,最起码我冲着他们没有哭。”她真切地感觉到自己身份的转变,当“小杨”后面加了个“书记”,压力也不一样了。接下来,杨秋静走访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了解村里的情况,得知近两年来,村里的党建工作的确有所松懈,干部队伍心也不齐,连值班出勤都成问题,这也让村民颇有微词。作为全村22个党员里年龄最小的,资历最浅的,她又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她先从抓出勤入手。她要求村两委干部每周值班三天,必须准时到岗,其中周三全体出勤,以便于共同商议村务。但一开始大家并没有太当回事,还是有迟到早退现象,她就找人做了一个村干部去向牌,放在村委会值班室外面,谁来谁没来一目了然,让村民监督着,这样一来出勤率保证了。杨秋静把自己排进值班表的每一天,每天第一个到最晚一个走;她带着干部给活动室做大扫除,开放给村民使用;夏天树上长了毛毛虫,杨秋静骑着三轮车驮着药水,带着大伙喷药灭虫。一点一滴的工作,村干部都看在眼里。村党支部委员苗青回忆起有一天晚上,他吃完饭了出来遛弯,看见杨秋静还在一户村民家里,那户是困难户,杨秋静自己掏钱买了点生活用品送过去,“通过她做事,感觉她挺对我们村负责的。”逐渐地,小杜庄的干部越来越信服杨秋静,在她的带动下,重拾对村集体、对村民的责任感,把村里的事儿当做自家的事儿来忙。去年秋天,小杜庄得添置一台电视机,苗青二话没说就从家里拿出一万块钱先垫付上。村班子团结了,大家开始拧成一股绳,为父老乡亲服务。老人叫他“小杨”孩子叫她“姑姑”“咱们根本想不到的事儿,杨书记就给咱们搁心上,可以解决的都解决了,就跟做自个的事一样。”说这话的是杨树仿,他家是困难户,家里就他一个劳动力。去年秋天,杨树仿收成了一千多斤白薯,但是他忙着在施工队打工,没有时间拉出去卖,杨秋静看到他地里堆的白薯就找上门来,把卖白薯的事揽下来,通过朋友圈用不到一天时间就把这些白薯都卖出去了。杨秋静对杨树仿上学的女儿杨瞳也是关爱有加,辅导她写作业,还带着她做课外活动。杨秋静组织村里的学童们练习快板、朗诵,还办起了童声广播站,孩子们放学后都爱围着杨秋静,喊她叫“姑姑”。小杜庄有一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民管它叫“幸福大院”,是原来的村党委书记杨树员操持建起来的,为老年人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还免费供应午餐。杨树员书记是村民爱戴的好书记,他年病故时年仅48岁。在建“幸福大院”时,他已经发病,他拔了吊瓶还要去工地监工,可以说“幸福大院”凝结着他的心血。但是近年,“幸福大院”饭菜的质量有所下降,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老人们都不爱去了,往往把饭带回去吃,吃得也不顺口。杨秋静想,不能让“幸福大院”荒废了,要真正发挥“幸福大院”的作用。她一方面抓饭菜质量,保证天天有荤有素,饭菜不重样,另一方面添置娱乐健身设备,包括卡拉OK点唱机、棋牌桌等。她还想出一个办法,印了一个“幸福指数表”统计出勤,老年人只要每个月天天到“幸福大院”来就餐,月底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礼物。她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老年人走出家门,多活动,多交流,多娱乐,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杨秋静组织村里的志愿者,在端午节包粽子、腊八节泡腊八醋,送给老年人,重阳节办了一场联欢会,办了一场集体金婚典礼,为15对老夫妇戴上了大红绸缎花。她还领着大伙儿紧锣密鼓地干了几项大事,修整了村中心广场,修建了文化长廊和小亭子,美化了墙面,设置了休闲长椅、石凳,她甚至想到在石凳上装上皮垫子,坐在上面暖暖和和。村民乐享其中,村头村尾都是一幅幅和美的画面。停下来就慌干起来就有劲杨秋静用不到半年时间赢得了全村人的拥护,去年9月,杨秋静被任命为小杜庄村党支部书记,10月,她又当选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重任压在她身上。“这种压力在我身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停不下来,现在如果停下来会觉得特别慌,感觉心里没底。但只要干着就是很满足,越干越有劲那种感觉。”压力转成了动力,杨秋静的干劲更足了。闲不下来的杨秋静带着村干部组织了村民趣味运动会,星级文明户、“小杜之星”、“好婆婆好儿媳”评选。这一忙忙到了农历春节前,她又操持起了村民同乐会,从搭建舞台、租用设备,到十几个节目的编排,都由村两委的7名干部负责。加上年底前要完成的村务工作,杨秋静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1月14日,杨秋静又工作到很晚,她的母亲打来了视频电话,发现她还在办公室,说了句“你忙吧”,就挂断了电话。杨秋静的老家在河北黄骅,虽然离天津很近,但自从来天津当了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杨秋静就很少回去。到了小杜庄以来,她休息的日子用手能够数出来。这个年杨秋静还是不回老家,她的母亲就寄了一些家乡的美食来,让她踏踏实实地忙小杜庄的年。1月17日,农历小年那天,“幸福大院”给全村的老年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村两委干部自掏腰包,准备了水果、食材,亲手炒了拿手菜,村里的志愿者送来了铁锅炖大鹅、炖鸡、红烧排骨,提前给老年人拜年。午饭过后,全村老少聚到了广场上,小杜庄村喜乐会的演出开始了。孩子们的竹板、大姨的歌舞、大爷的京东大鼓,都是村民自己表演的节目,唱的、说的也都是小杜庄的生活。同乐会上,举行了小杜庄村第一届文明称号颁奖典礼,当选的“好婆婆”、“好儿媳”,星级文明户、“小杜之星”等一一上台领奖,脸上充满了欣喜和自豪之情。在全村大合影后,小杜庄同乐会落下帷幕,杨秋静展望今年的工作,“这是我们第一次办文明称号的颁奖,以后还会办,形成一个让幸福感叠加的机制,让村风民风越来越好。对我个人来说,可能会有新的超纲题、拔高题的出现,但是我会不断地努力,和我的小杜庄一起,一张张地书写答卷,把我的青春写进小杜庄的发展当中。”(津云新闻记者王爱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