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植物之蒹葭
2022/10/11 来源:不详祛白酊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80.html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出自《诗经·国风·秦风》里的古诗《蒹葭》,那么诗中不断提到的蒹葭是什么呢?“蒹者,薕;葭,芦也。”这是《毛传》中对蒹葭的解释,《本草纲目》中也说“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苇者,伟大也,芦者,色卢黑也,葭者,嘉美也。”
蒹葭由此看来蒹和葭实际上是两种植物,我们在古文中经常看到的蒹、萑、荻、菼是同一种植物,可以统称为荻。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夜荻花风瑟瑟”,里面提到的荻和蒹其实就是同一种植物。古代人将获按生长的时期区分得很详细:菼是获刚刚发芽时的名字,蒹是获还没有秀穗开花的时候,萑为获到秋天已经成熟的时候。那么荻又是什么呢?荻的别名红毛公,也叫芒草等。而葭则是刚生长起来还没有秀穗的芦苇。
浔阳江头夜送客荻和芦苇的外形很相似:荻生长在山坡草地或者水边湿地处,而芦苇只生长在浅水或低湿潮润的地方,例如沼泽、河滩、池塘等多水地方;它们两个的嫩芽都可以食用,杆中纤维素含量较高,都可以织席,用作铺炕、盖房,或者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荻的杆可以当作柴烧火,还可以种植作防沙加国河堤等。而芦苇的根可以制糖或酿酒,它的叶、花、茎、根、芦笋都可以入药,秀的穗还可以用来制作扫帚,开的花花絮可以用来充填枕头。另外古代有种乐器叫做芦笛,也叫芦茄,是古时候北方人用芦叶卷起的乐器。元代袁桷在《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中曾经写到:“我郎南来的小妇,芦笛声声吹鹧鸪。”
荻与芦苇的对比它们的花都是在秋天开放,不同的是荻花是紫色的,而芦苇花是黄色的。荻花的花语是清净、高洁、真情,而芦苇花的寓意是坚韧、自尊且自卑的爱,二者合起来的含义就是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有韧性。
花色不同《蒹葭》是属于秦风中的诗歌,也就是秦国民间流传的诗歌。秦的先祖是帝颛顼的后代,武王伐纣时,整个部族由中原向西迁徙,到了秦谷一带,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当时叫西垂,负责为西周养马。周平王东迁洛邑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到了秦穆公的时候,迁都到雍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凤翔,秦地包括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诗经》中收录的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战国时期秦国疆域对于这首诗的喻义,自古以来看法就不一样,到目前为止主要有四种看法:一是讽刺秦襄公,二是求贤,三是祭河,四是主张爱情。
西汉时期的作品《毛传·小序》中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因此第一种说法起源于《毛传》,认为诗人在讽刺周襄公不用周礼。
而清代的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求贤之人思见之诗。”他认为“伊人”是有才能的贤人。
第三种说法来自于作家苏雪林,她说:“此乃秦人祭河之诗。”她认为伊人是诗人心里所想的幻影,与河伯、山鬼等是相同之物。
蒹葭苍苍大多数人还是把这首诗当作一首情诗,他们认为蒹葭是飘零之物,若飘若止,若有若无,如同生生不息的相思,它的根就是情,它飘摇止于根而且牵挂于根。民国时期的程俊英、蒋见元在《诗经注析》中说到“我们认为是情诗,是从诗中那种难与人言的思慕情致而推测之。”说到这儿让我想起来了琼瑶根据这首诗改编的歌曲《在水一方》,歌曲悠远深情,而又略带惆怅和叹息,恰似在爱情中徘徊的情人,在诗里仿佛看到诗人迎着秋风,在飘荡的蒹葭中徘徊,心有戚戚,困顿在愁思苦想之中。
所谓伊人而我更觉得所谓的“伊人”是代表了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想要实现它的时候,“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感觉到累,想要放弃它的时候,“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也许我们在无数次“溯洄从之”中,蓦然回首,梦想就在灯火阑珊处。
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