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奏响大乐章
2022/11/24 来源:不详在天津宝坻津宝乐器的生产车间内,公司创始人刘明正在查看生产线。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新华社天津10月31日电(记者邵香云、张华迎、黄江林)在位于天津市宝坻区的津宝乐器有限公司厂区车间内,智能化的打击乐器、管乐乐器生产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从这里生产的乐器60%以上销往国外市场。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是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今年74岁的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明在厂区对记者感慨道。
年,刘明回到家乡天津宝坻开始创业。30多年过去了,刘明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初只有几间小矮房,十几个工人的五金“小作坊”如今会蜕变成一家资产超过6亿元的民营乐器企业,奏响了发展的“大乐章”。
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制作小号。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回忆创业伊始,多年从事铸造模型工作的刘明一次前往北京某乐器厂送螺丝零件,恰巧碰到该厂正在研究军鼓订单。刘明一下来了兴趣,“这鼓我们也能做,我试试行不?”
一周后,刘明绘制好的军鼓图纸得到这家乐器厂认可,他成功拿到了第一笔订单,从此与乐器结下不解之缘。发展到现在,企业已形成六大系列余种产品,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在刘明的儿子、公司总经理刘运斌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特殊的“世界地图”,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小旗。
“这些小旗代表的是我们在国内外的经销点,目前我们的产品销售网络已遍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谈及当初刚刚“走出去”的经历时,刘明却说很受打击。
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制作乐鼓。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年,刘明和同事带着一套架子鼓,参加了德国的一个乐器展览会。不懂外语的他们,只能拿着一本工具书,连比带划地跟别人交流。
不比不知道,这次展会,俩人感触最深的不只是他们的产品无人问津,还有与国外品牌乐器的差距。
“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大做强我们自己的乐器品牌。”说干就干,刘明果断推动企业改制,提出了设备工装专用化、生产过程流水化、全员管理数字化等“企业管理八化原则”。
现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数字化、智能化作业随处可见,效率大大提高。“我们建立了专门的研发队伍,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多万元,目前专利总数达余项,成果转化率近80%。”刘运斌说。
“如今企业的资产比改制前翻了多倍,年纳税超过万元。能有现在的规模离不开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刘明说。
在天津宝坻津宝乐器的展厅内,公司创始人刘明(右)正和同事一起巡查。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为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天津市宝坻区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实地解决问题,开展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该区民营经济税收达到82.5亿元,同比增长2.45%。
“现在我们到国外参展,想和我们洽谈业务的客商越来越多,有时都得提前预约。”从无人问津到顾客盈门,谈及这种变化,刘明一脸自豪。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的发展也是中国民营乐器制造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后,中国乐器制造业的创造力和潜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同时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制造技术,中国乐器产品的质量、档次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中国音协打击乐学会会长金纪广说:“随着与国际的不断接轨,许多国内乐器制造企业的模具、设计也越来越科学。通过鉴定他们的产品,我发现他们一直都在追求进步和创新。”
年过七旬的刘明经常每天天不亮就到厂区,现在0多名员工和企业的发展等依然是他和更多企业建设者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国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我们感到今后的机遇和责任更大了。未来,我们将通过不断创新,打造集乐器制造、演艺交流、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刘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