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宝坻区稻海渔歌中焕地气增人气

2022/9/12 来源:不详

立足新发展阶段,在都市型农业城市中,传统农耕地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造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天津市宝坻区用多条农业全产业链扭牢了乡村产业发展核心,焕发这片古老耕地的“地气”;用新创业环境、好人居生活吸引新农人、农二代、农三代,让年轻人对乡土若有若无的情愫有了归所。

宝坻区地处北京、天津、唐山三大城市中心腹地,是天津市传统农业大区。区域面积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18个镇、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万亩,农业人口50.52万人。宝坻广袤的田野中,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年宝坻区农业总产值87.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万元。

活力企业聚成镇域产业微链条

从田地里出来又走回田地,宝坻区八门城镇杨岗村农民邱金来曾经放弃种地搞养殖,但现在他又把祖辈种的水稻“拾起来”了。年,在水产养殖上已有建树的他,注册成立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锁定了小站稻立体种植。

“最初看好的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现在可以说是一地三收。”邱金来在稻田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最近几年,宝坻区大力推广稻蟹混养技术,河蟹的成活率从15%提高到36.7%,亩产量40余斤,一亩稻田仅河蟹收益就增加元左右。蟹的排泄物和喂料也为稻田增加了肥力,减少了病虫害,实现了增产增收。“今年,我们在混养成蟹中套养扣蟹,每亩同时再多收30余斤扣蟹,可以进一步增加收入。”

向传统种植业要收益的底气,源于宝坻区小站稻产业链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专业机构育秧成活率高、高标准农田科学灌溉、机械化作业率接近%……”一说起科技种田,52岁的老邱立马变成勤学好问的“小邱”。种稻养蟹这八年,他从种养“小白”成长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农村创业导师;还参加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取来了“真经”,成为全国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先锋人物之一。今年他花万元购买了10台智能化测深施肥插秧机,决心在科技种稻上再迈一大步。

这些有技术、有活力的新农人、合作社和企业,构成镇域农业产业微链条。邱金来所在的八门城镇就有工厂化育秧、立体化种养、加工、预制菜、农事体验等一二三产业构成的小站稻全产业微链条。“我们镇延展建设选种育秧、黄板泥鳅育苗、虾苗蟹苗水产养殖等基地,贯穿立体种养、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特色旅游的全产业链初显规模。”八门城镇副镇长孟令静介绍,镇内天津新成米业有限公司依托全镇近10万亩优质水稻,订单已布全国;镇内企业能实现大米加工、水产加工等预制菜制作,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

“稻谷加工之后卖到天津、北京,附加值翻了一大番。水稻去年产值将近1亿元,水产在七八千万元。”天津市鸿腾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建忠说。

“链长”“链主”发力打造产业全链条

像八门城镇这样发展稻渔共生的街镇,宝坻区有17个,种养面积达到26万亩。成方连片的稻田碧波荡漾,生机盎然。

宝坻区小站稻种植面积占天津市的60%以上。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这里就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几百年过去,这一传统产业没有因其他农业产业发展而萎缩,小站稻种植面积反而逐年增加。是什么推动这一传统农业产业历久弥新、焕发新动能?

“在延伸传统产业的产业链上做文章,既能发挥传统优势,更能实现多条农业全产业链的相互扭携助力。”宝坻区坚持“链长”“链主”“主环节”机制,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区长于学生担任“链长”,牵头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明确产业链发展方向与重点,出台相应配套支持政策。全区一体推进水稻育种育秧、标准种植、原粮收储、稻米加工、食味分析、产品销售发展和休闲农业发展,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水稻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在全产业链上,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以及科研院所等“每一节”都在发力。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天津潮白谷物食品有限公司作为“链主”,联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及多个家庭农场成立联合体。目前,重点链主体培育了3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9个市级家庭农场和4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通过各经营主体发力,带动小站稻种植20多万亩,当地多个农户进入产业化链条。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环节上的活跃企业成为“链主环”,环环相扣联动发展。

多“链”互促,强强联合。年开始,宝坻区与农垦“国家队”——天津食品集团合作打造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7个街镇个行政村和食品集团旗下3个农场,围绕奶牛、小站稻两项主导产业的全链条发展,建设各类项目23个。双方利用“双链”实施沼液还田试验,全年消纳2万立方米沼液,初步探索出奶牛养殖和小站稻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年,宝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产值61.52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40.55亿元。

绿色发展延伸产业长链条

潮白河上鸥鸟翔集,渔船穿梭;万亩稻田内,水汽氤氲,蛙鸣四起。“宋辽时期辽国萧太后为保证前线物资供应开凿了运河,小辛码头最初就是运粮码头。”关于村子的历史,每位农家院老板都能如数家珍。黄庄镇小辛码头村村口镶着“九河漕运”牌匾的门楼,诉说着千年古渡的传说,见证着小村的每一点变化。

小辛码头村的连片稻田是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研究所、天津市水稻研究所的实验基地。而稻田的入口处,也矗立着水稻文化公园的牌子。道骨仙风的明代宝坻知县、农业专家袁黄雕像立于园中。“多年前,是袁黄开南稻北种的先河,撰写《劝农书》,除水患、兴水利,宝坻渐成鱼米之乡。”文化公园里,水稻与宝坻的故事一遍遍被导游讲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近年来,宝坻区依托丰富的小站稻资源,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年均接待游客万人次。

宝坻老故事被讲成了农文旅项目,越讲越多,常讲常新;更多的新农人也在这里创出了农业全产业链“三品一标”新故事、新传奇。他们用“绣花”的功夫搞农业,让宝坻农业生成了独特的味道,津宝地小站稻、有田人农场小站稻、三鹰辣椒、明欣宝大葱……22个农业品牌被认定为天津市“津农精品”。民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劝宝农副产品有限公司2家基地被认定为“津菜进京”示范基地,谦德食品公司成为天津市首家“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企业。“以绿色农业为发展方向,不断扩大优质农产品供给,消费者手中的农品就是宝坻区的名片,也是我们面向全国农业产业招贤纳士的‘邀请函’。”宝坻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农村中心主任张宇介绍,宝坻区全面实施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绿色有机和地标志农产品建设等“六大行动”,构建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长链条”。

农业发展“全产业链”是什么样的链?如果问宝坻区的农业工作人员,可能会脱口而出——一株小站稻的样子!“育种专家、现代化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像稻穗、叶片、稻秆一样发自小站稻的根,根深、叶茂、秆壮、穗大、粒实是一体的,他们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张宇说,宝坻农业有着“小站稻的精神”。它意味着“链条相扣”串出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意味着高标准整合耕地,只为农业这一件事;意味着产业要“接地气”,不能飘着,要落在地上;意味着重视细节,连秧盘、地膜回收以及加工中的减损也是产业的一环……育繁推、产加销等各环节精益求精,才能产出“人民喜爱的小站稻”。正是凭着传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