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15个虚词,收藏学习可打印

2022/5/30 来源:不详

中考虚词总结

一、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他,代指曹刿)《曹刿论战》

(二)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三)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3.音节助词。常用在时间词后,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二、以

(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送东阳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岳阳楼记》)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马说》)

必以情(按照)

何以战(凭借)(《曹刿论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以衾拥覆(用)(《送东阳马生序》);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用)(《出师表》);

全石以为底(把)(《小石潭记》);

必以分人(把)(《曹刿论战》)

(二)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以光先帝遗德/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②属予作文以寄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如:以塞忠谏之路/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表示修饰,可译作“地”、“着”,有时也不译。

(三)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

①以为妙绝。(《口技》);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三、而

(一)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并且”。

如:妇拍而呜之。(《口技》)2.承接关系,可译作“然后”“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②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5.修饰关系,一般指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状态等,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如:①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②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③执策而临之(《马说》)

(二)词尾“而”、“而已”

1、词尾“而”与时间副词组合成“已而”、“俄而”、“既而”等词,表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过了一会儿”等。

如:①既而儿醒。(《口技》)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③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2、“而已”用于句末,相当于语气词“耳”,可译作“罢了”。

如:①一抚尺而已。(《口技》)

②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四、于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环境,译作“在……”“到……”“从……”。

受任于败军之际/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在)(《出师表》)

能谤讥于市朝(在)(《邹忌讽齐王纳谏》)

行者休于树(在)(《醉翁亭记》)

骈死于槽枥之间(在)(《马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在)(《醉翁亭记》)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于旧都(到)(《出师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醉翁亭记》)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送东阳马生序》)

欲报之于陛下也(给)(《出师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出师表》)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受制于人”的“于”。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所欲有甚于生者(比)《鱼我所欲也》

皆以美于徐公(比)(《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其

(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其夫呓语(她的)《口技》

增其旧制(它)(《岳阳楼记》);

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这个”“那个”、“那些”、“那里”

如:欲穷其林(这个)《桃花源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明其一处也(《口技》);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其真无马邪?“其”可译作“难道”

2.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可译为“恐怕”。

六、者

(一)代词

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后,组成名词性“者”字结构,用来指人或事物或情况,可译作“……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的地方”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的人)(《出师表》)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事物)(《爱莲说》)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地方)(《论语》)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助词

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也》)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七、焉

(一)代词: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

且焉置土石(哪里)(《愚公移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怎么))(《湖心亭看雪》);

2.指示代词,相当于“之”。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代指老师)(《送东阳马生序》);

(二)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陈述:可译为“呢”“啊”“了”

万钟于我何加焉(呢)(《鱼我所欲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呢)(《曹刿论战》)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啊)(《爱莲说》)

(三)兼词:相当于“于之”,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从这里)(《桃花源记》)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在那里)(《曹刿论战》)

八、虽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故虽有名马(《马说》)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虽人有百手(《口技》)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满井游记》)

九、乃

(一)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或“于是,就”。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于是,就)(《陈涉世家》)

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乃记之而去(于是,就)(《小石潭记》)

乃入见(于是,就)(《曹刿论战》)

久而乃和(才)(《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用于判断动词中,相当于“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代词:译为“你、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十、为

Wéi

1、动词。“做,干”“当,担任”“题,写”“当作,成为”“变为,成为”“以为,认为”“是”等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出师表》)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鱼我所欲也》)

可以为师矣(当作,成为)(《论语》)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当作)(《桃花源记》)

念无与为乐者(做)(《记承天寺夜游》)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小石潭记》)

自以为不如(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出师表》)

2、名词。“心理活动,心情”“所做的事”。

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岳阳楼记》

行拂乱其所为(所做的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介词,“被”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wèi

1、介词,“给,替”“因为”“为了”“向,对”。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论语》

向为身死而不受/为宫室之美(为了)(《鱼我所欲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桃花源记》)

2、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或者感叹。

夫子何命焉为(呢,表疑问)(《公输》)

十一、且

1、副词,“犹,尚且”“暂且,姑且”“将近”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马说》)

存者且偷生(姑且)(《石壕吏》)

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2、连词,“和,又”“况且”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和)(《送东阳马生序》)

且壮士不死即已(况且)(《陈涉世家》)

且秦灭韩亡魏(况且)(《唐雎不辱使命》)

十二、则

(一)副词

1、副词,加强肯定语气,“乃,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岳阳楼记》)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就是)(《出师表》)

2、副词,“那么”“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陋室铭》)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岳阳楼记》)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那么)(《出师表》)

3、副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则名(《送东阳马生序》)

(二)连词,表假设,“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十三、何

1、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哪个,哪”

何陋之有(什么)(《陋室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什么)(《爱莲说》)

然则何时而乐耶(什么)(《岳阳楼记》)

何以战(什么)(《曹刿论战》)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为什么)(《岳阳楼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为什么)(《曹刿论战》)

此乐何极(哪里)(《岳阳楼记》)

何夜无月(哪个)(《记承天寺夜游》)

2、副词,“怎么”“多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邹忌讽齐王纳谏》)

水何澹澹(多么)(《鱼我所欲也》)

十四、所

1、名词,“恰当的位置”。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恰当的位置)(《出师表》)

2、助词,与“为”相呼应,形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山峦为晴雪所洗(被)(《满井游记》)

3、代词,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事、东西、地方等)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口技》)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有所广益(《出师表》)

4、所以:“用来”,“用来……·的方法”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出师表》)

所以动心忍性“用……?的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所以:……的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十五、因

1、连词,“因此”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动词,“顺着,就着”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介词,“依靠,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4、副词,“于是,就”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因屏人曰(《隆中对》)

十六、与

1、(yǔ)动词,给,给予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2、相伴,一起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3、语气词,通“欤”,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Yù,参与,欣赏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如果您想获取更多资料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