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2显示区域空

2023/10/23 来源:不详

仲景实业白斑擦剂 http://www.bdfmall.com/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显示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协同有序推进

前不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该报告是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系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群空间结构、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交通网络建设等方面评价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治理的成效。

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改善

北大首发院副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主编冯长春介绍,年以来,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逐步完善。

“一核”首都核心功能优化提升。北京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其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北京GDP占区域GDP比重不断提高,由年的33.18%上升为年的41.82%。与此同时,非首都功能疏解初见成效,“大城市病”问题初步得到缓解。

“双城”联动引擎作用不断凸显。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双城”,带动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引擎作用不断显现。京津两市GDP占区域GDP比重从年的57.02%上升到年的58.50%。

“三轴”人口产业集聚作用显著。京津、京保石、京唐秦是京津冀区域的主要通道,是区域主要的产业发展带和城镇集聚轴,产业要素的轴向集聚作用显著。京津发展轴沿线主要城市北京、廊坊、天津经济发展速度快,“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建设步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优势突出。京保石发展轴沿线主要城市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京唐秦发展轴沿线的天津市宝坻区、唐山、秦皇岛等地的产业对接协作工作不断深入。

“四区”差异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中部核心功能区是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京津保地区率先开展联动发展,廊坊、保定两市合理承接产业迁移疏解,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东部滨海发展区在强化港口群建设、加强港城联动基础上,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南部功能拓展区重点承担农副产品供给、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功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北部生态涵养发展区充分发挥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功能,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多节点”城市综合承载力增强。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不断强化;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有所增强。多个节点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有序推动区域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两翼”先行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两翼”,其发展已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落地建设阶段,作为区域联动的先行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有序推进

产业交流不断增强。京津冀三地城市间相互投资增长。-年,北京对津冀企业投资增长.41%,天津对京冀企业投资增长48.75%,河北对于京津企业投资增长62.58%。三地中,北京资本外溢显著,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中起到引领带头作用。河北各市在京津两地投资流向中占据一席之地。现代服务业成为京津冀区域跨省市投资重点领域。

产业分工格局初显。京津冀三地产业优势各异、产业分工格局逐渐明确。北京先进服务业比较优势最大,并且有扩大趋势。天津一般性服务行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一些服务行业开始建立比较优势。河北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第二产业,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力。

京津冀在多领域展开密切合作,协同创新成果显现,政策协同体系逐渐完善,产业协同创新带动区域发展,区域竞争力得到整体提升。

区域协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典模式。在基础研究的区域协作方面,京津冀三地以签署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等方式,打破科研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构建跨区域基础研究合作平台,发挥三地科研机构和院所协同创新的叠加效应,有效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区域共享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

科技创新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年,京津冀三地达成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为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的分支机构超过家。河北与京津两地合作共建的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创新联盟等科技创新载体超过家,年与北京达成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为亿元。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效果显著

联防联控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联防联控体系的参与主体和治理对象多元化、网络化发展,治理手段由单一强制性行政命令向规范法治、市场激励、宣传引导转变,覆盖区域由割裂分离向更具连贯性转变,整体上逐步向精细化、动态化、专业化、成熟化迈进。

水环境治理效果明显。京津冀三地水质有明显改善,水生态改善稳步推进。年以来,三地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和建立,增加区域内水生态改善合作,在永定河补水、引滦入津、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总体来说,-年,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和PM2.5年均浓度差距呈降低趋势,说明大气污染治理情况较为理想。在污染行业去产能方面,北京炼钢、焦化、铸造等大型企业整体或部分生产环节已经迁移,河北多市出台针对水泥、化工、钢铁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差异化错峰生产或停产限产的政策。在环保产业方面,三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均有一定进展。在能源使用方面,三地积极以清洁能源替代燃煤,能源结构有所优化。

生态系统区域优化。三地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分标准,划分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年京津冀三地森林总面积达.3万公顷,较年增加了6.17%,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2%,基本遏制了沙化土地扩展。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提升

年以来,京津冀按照“三地一盘棋,坚持整体性”要求,打通区域合作的交通基础设施壁垒,全面构建协同工作机制,统筹部署京津冀交通建设任务,提升京津冀区域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能力,使互联互通程度快速增强。

构建内联外通的区域交通设施和通道网。目前,京津冀区域内国省干线“断头路”基本打通,公路网的未来建设将以存量更新为主。在城际交通方面,三地联手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建立多层次、互相联通的轨道交通网络,环首都1小时生活圈逐步形成。在机场群和港口群建设方面,京津冀机场群主要以“三地四场”为核心,通过轨道交通连接四个核心机场,已初步形成统一管理、差异化发展的格局。京津冀港口群的建设以天津港为核心,河北港口为两翼,将建成合理布局、功能互补的世界级港口群。

京津冀客运一体化程度较高。区域陆路交通网络密集,区域各类交通设施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在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公路和铁路已成为城际运输主力,承担着绝大部分城际客货运输任务。轨道交通的客运能力已大幅提高。

区域交通物流稳步发展。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主的临港经济区、保税区、自贸区等正在成为新的物流功能区。在仓储物流方面,随着北京部分仓储物流企业外迁,天津、廊坊、保定等周边城市的仓储功能得到发展。天津有望成为京津冀区域的仓储物流中心。京津冀仓储物流市场迅速扩大,货运量和行业生产总值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此外,京津冀仓储物流业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在货物运输方面,京津冀区域货物运输“公转铁”步伐加快。(记者米彦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