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津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ldqu
2022/5/19 来源:不详天津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概况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指示为元为纲,紧紧围绕“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和“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目标,以提供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为中心任务,着力开发天津市都市风情、滨海休闲、乡村田园、民俗技艺等特色文旅资源,打造了一批高质量文化和旅游景区,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特色产品,使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正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统筹推进10个文化旅游村创建工作,推出文化博览游、名人故居游、红色记忆游、津城工业游等52条精品线路,串联起知名景区、文博院馆、人气夜市与时尚打卡地,并以“天津礼物”为统一标识,打造出一批特色文创和非遗产品。
文化和旅游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年间,天津市接待中外游客数量年均增长9.15%,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5%,均高于预定目标。年全市接待游客2.4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9亿元,在全国重点城市中分别列第七位和第六位。文化产业取得显著成绩,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文化和旅游业受到巨大影响,下半年国内市场加快恢复,入境市场形势依然严峻。年我市接待游客1.41亿人次,总收入.46亿元。
表1-1:“十三五”时期末天津市文化产业主要发展指标
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一带、三区、九组团”的空间规划布局得到持续完善。在保护大运河生态的基础上,加强对大运河天津段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规划,充实并整合海河及其两岸文化和旅游产品;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蓟州生态休闲旅游区已成为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目的地的三大核心支撑;杨柳青古镇、精武门·中华武林园、佛罗伦萨小镇、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天山海世界·米立方、天津欢乐谷、独流古镇等一系列重大文旅项目,成为各组团的亮点。
“旅游+”战略实施效果明显。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配合市发展改革委,共同制定《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编制完成《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年)》。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1个、模范户20个、金牌农家乐个,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人;建成1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个市级旅游特色村(点)、24家天津市乡村旅游区(点)。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天津邮轮母港年接待邮轮达到艘次,接待游客突破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工业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港口工业海上之旅、海鸥手表厂、天士力大健康城景区等19家单位入选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出台《天津市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规范》,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编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天津红色旅游知名品牌;一批红色旅游文创作品入选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名录。夜间旅游活动更加丰富,通过“夜赏津曲”、“夜游海河”等夜间文旅品牌打造,促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年天津市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夜间经济十佳城市”之一。智慧文旅取得新进展,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成功上线;天津图书馆数字体验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智慧景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借助4A级及以上景区监测系统指导景区进行技术升级;启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打造博物馆“智慧服务”,天津市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向公众开放。
城市文化和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近代中国看天津”文旅核心品牌更加巩固,“天天乐道、津津有味”被评为中国十佳旅游口号之一,基本形成城市文旅品牌宣传效应。落实《天津市促进旅游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年)》,精心编制12条“最天津”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指导推动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区(街镇)创建,五大道景区和黄崖关长城景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5A级景区创建景观质量评审,和平区金街文化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创新举办年、年鼓楼钟声零点跨年市民联欢、鼓楼灯光秀等系列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城市文旅品牌,与抖音、携程等13家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及新媒体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区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签署《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发布《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要点》;定期举办京津冀文化旅游发展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全域旅游推介会等一系列文化和旅游主题活动,积极推进三地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实施“春雨工程”,开展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通过文艺演出、展览展示、人才培训与受援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开展“文化艺术云”交流活动,向受援地区推送“云演出”、“云看展”等线上文化体验活动。大力宣传受援地区旅游资源,引导天津游客赴受援地区旅游。推出文化展演、交流体验和旅游推介“组合拳”,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持续办好“欢乐春节”海外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天津)暨“FEELING天津”城市艺术节等,开展多项对港澳台地区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在日本、泰国、澳门等地设立天津旅游推广站。
文化和旅游活动品牌逐步形成。以成功举办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第十三届全运会、全国非遗曲艺周等大型活动、展会和体育赛事为契机,加大文化和旅游宣传。“十三五”时期,我市平均每年主办或协办节事活动多场。其中,中国·天津五大道国际文化旅游节、海河文化旅游节、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已连续举办多年,形成了天津文化和旅游的节事品牌,促进了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兴旺。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馆16个。不断完善街镇和村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近个。完成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团迁址扩建工程的调整立项,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改陈立项,积极推动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建项目。实施天津京剧院(滨湖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中华剧院)修缮工程。圆满完成天津大剧院第三期委托运营招标工作。
行业管理日趋规范。通过推进《天津市旅游条例》修订,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评估考核,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天津“一日游”服务规范》、《旅行社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乡村旅游区(点)服务评定规范》、《天津市全域旅游示范区、示范镇(街)验收细则》等。颁布实施《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印发实施《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加强演出经纪机构、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和网络表演从业人员管理,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提升执法效能。
(二)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国内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我市还缺乏龙头型重大项目引领,文旅及相关产业协同共生效应尚未充分发挥,文旅市场精准营销仍有欠缺,文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尚需提质升级,文旅融合发展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二、发展环境
(一)国家层面五大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的中华民族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素有“近代中国看天津”之称的天津,将迎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大历史机遇。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大背景下,作为“十四五”时期提振消费的主力产业,我市文化和旅游业将迎来庞大的国内外市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推动我市和北京市、河北省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天津有丰富的农业农事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化和旅游组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文旅融合顶层设计日臻完善,为我市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二)天津层面四大机遇
天津将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随着国家会展中心、海河国际商业中心、北方消费品进口集散地建设的推进,以一批重点商贸项目为支撑,将带动会展旅游、商贸旅游等业态的蓬勃发展。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进入贯彻落实阶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将成为天津“十四五”时期文旅项目建设的重点工程。
建设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打造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带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将为我市发展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创造条件。
“十四五”时期,天津将举办年花样滑冰四大洲锦标赛,承办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和年第18届亚足联亚洲杯,在利用国际体育赛事提高全球知名度、拓展海外客源市场、促进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方面大有可为。
(三)四大挑战
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大,国际旅游市场波动持续,旅游业脆弱性凸显,入境旅游市场提振乏力。
国内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虽然省际旅游将逐步补充入境旅游的缺口,但一定时期内国内长途旅行会因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短距离旅游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技能型旅游项目发展迅速,家庭度假、工作度假等新需求层出不穷,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区域间文化旅游既有合作条件,也存在市场竞争,在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的同时,也可能会缩短来津旅客在天津的停留时间。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握“一带一路”历史性机遇,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能融则融、宜融尽融”为原则,以“兴文化、展形象、谋旅游、促经济”为使命,以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壮大文化和旅游产业主体,通过文化赋能旅游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充分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主题定位
充分发挥天津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重点依托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引领、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创新、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发、特色定位差异化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文化和旅游品牌塑造,强化天津城市形象的国际化、多元化、生态化、智慧化,突出文化和旅游的对外交流功能,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旅游装备制造基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三)发展目标
到年,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市文化和旅游业国内市场接待规模有望全面恢复。到年,预计年接待国内游客2.68亿人次,国内旅游年收入达到亿元。到“十四五”期末,预计年接待国内游客3.05亿人次,国内旅游年收入达到亿元。
“十四五”期间,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新增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市级全域旅游示范街镇10个;推动杨柳青古镇、五大道文化旅游区、黄崖关长城、航母主题公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发展战略
1.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
联合北京市、河北省开展制度和机制创新,形成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管理、优势互补、形象共树、客源共享”的发展格局,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兼容并蓄的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品谱系群,使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合作、联动、互惠、共赢。
2.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继续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树立全域旅游资源观,推动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加强资源普查、梳理和挖掘,促进全域文旅特色资源开发,指导全市各区和街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使全域旅游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和区域旅游经济振兴的新引擎。
3.“旅游+”共享融合发展战略
以文化为纽带,实现工业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邮轮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艺术旅游、节庆旅游和养生旅游等互联互融,拓展文化和旅游新市场,培育文化主题旅游产业新业态,建设文化和旅游无边界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
4.海陆并举文化旅游开发战略
高度重视海洋旅游在普及海洋知识和宣传海洋文化方面的教育功能。持续提升国家海洋博物馆品牌影响力。突出天津海洋人文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做精做深邮轮旅游业,规划海洋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建设亲海旅游岸线和生活岸线,努力将滨海新区打造成为引领时尚休闲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5.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战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文旅融合,传播生态文明,倡导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结构及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与旅游消费方式。
6.国际化发展战略
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扩大开放。借助天津独特的风貌建筑等文化和旅游资源,扩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天津文化和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四、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一)空间布局
根据《天津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年)》和天津市“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遵循规划继承性、产业集聚性和文旅融合性等原则,“十四五”时期,着力构建我市“一核一带两园三区六组团”的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即突出一个中心城区都市文化和旅游极核,打造一条海河亲水主题旅游发展带,推动两个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实施,建设三个代表山野乡村文化、滨海休闲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的特色旅游区,形成西青崇文尚武生态田园、宁河乡土文化与湿地游憩、宝坻都市休闲农业、静海“体育+康养”、武清京津时尚文化体验、北辰近郊水镇度假六个组团。
(二)功能分区
1.一核
中心城区都市文化和旅游极核,包括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和红桥区六个行政区域。
深化“近代中国看天津”核心品牌,充分利用天津城市风貌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特点,整体统筹天津近代历史文化资源,按照“宜整合则整合、宜售则售、宜租则租”的原则,稳妥推进小洋楼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盘活处置和有效利用,整体构建天津近代都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网络化开发结构。通过将小洋楼为代表的单体点、异国风情街为代表的步道线、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文化面、近现代名人逸闻轶事为代表的故事体充分融合联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的历史文化空间结构。
专栏一:中心城区都市文化和旅游融合重点项目
1.构建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为中心的集赤峰道、中心花园、劝业场、承德道、解放北路、五大道、鞍山道、解放南路、泰安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网,并与海河北岸意式风情街共同形成体现天津都市文化底蕴的代表性区域。
2.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重点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旅游开发价值,积极推进小洋楼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盘活处置和有效利用。
3.古文化街景区提升改造项目:集中展示天津本土妈祖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市井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老城津韵”主题旅游产品。
4.金街步行街改造提升项目:以金街为核心,以和平路、滨江道、南京路为轴线,建设新兴购物、经典百货、综合消费、时尚商业四大组团,加快构建赤峰道、锦州道“两翼”,协同发展辽宁路、新华路、山东路、河北路、河南路、山西路、陕西路“七横”,实现“一核引领、三轴支撑、四组团联动、两翼七横协同”的布局。
5.意式风情区“欧陆风情”特色餐饮升级项目:美化亮化街区灯光夜景,吸引国内外著名餐饮、酒吧、精品专卖店等业态进驻,推动名人故居、博物馆延长展览时间,增设夜间文化演出、影视拍摄等服务业态,形成商旅文互动格局。
2.一带
按照“提升上游综合服务质量,保护中游绿色生态环境,开发下游人文旅游资源”的总体构想,打造海河亲水主题旅游发展带。在海河上游中心城区段,依托海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梳理津派文化发展脉络,以两岸近代建筑景观与河道景观为载体,推动海河旅游资源开发、文化资源展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景观提升、游览观光服务和夜间经济打造,提升海河整体形象和知名度。海河中游串联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旅游线路,实现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相互衔接。海河下游旅游带要发挥河海交汇的地理优势和近代工业文明遗址密集的资源优势,水陆并举,河海互动,整合文物景观、建筑景观、堤岸景观和舟船景观,打造亲水主题旅游新高地。
专栏二:海河亲水主题旅游发展带重点项目
1.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改造项目:提升两岸景观照明、增加游船数量和航线,开发三岔河口至海河柳林地区的海河游览服务,实现海河上游全线通航,并与大运河实现航线互通,重点规划建设津湾码头、天妃码头、凯德MALL-天津湾码头三大节点,串联海河沿线天津站和滨江道商贸圈、棉三创意园等特色街区,形成完整的海河游线。
2.海河下游近代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及历史文化挖掘弘扬建设项目:重点打造海河外滩观光区、响螺湾中心商务旅游区、潮音寺民俗旅游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游览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区等聚客锚地。
3.开发自海河上游至国家会展中心的游船航线,建设集文化和旅游消费于一体的新型游客服务中心和现代码头,实现岸上岸下联动、周边商圈互动,充分利用国家会展中心资源,大力发展会展旅游。
4.以海河帆船训练基地项目为抓手,推出系列特色帆船主题旅游产品,开展帆船运动体验、帆船技能专业培训、个性化旅拍,培育、策划和组织帆船运动赛事,打造帆船“体验+培训+旅游+观光”一体化项目。
3.两园
(1)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
以“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为原则,制定出台天津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和专项规划,打造运河特色文化项目,培育运河文化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展示“千年运河?魅力天津”的城市名片。
专栏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重点项目
1.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工程、大运河非遗文化中心工程、大运河生态观光园提升改造工程、大运河核心监控区绿廊公园建设工程,建设天津市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2.按照“留古、承古、扬古、用古”的原则,将积淀千年古韵、洋溢当代繁华的杨柳青,打造成为主题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
3.整合天津境内南北运河的文化遗产资源,打造津北寻古、津门揽胜、汉风清韵三大旅游板块。
4.串联天津市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开发培育特色漕运文化观光游线、古今交融民俗文化体验游线、中西合璧城市近代文化体验游线、铭记历史红色革命文化体验游线四条主题游线,着力体现中国风、运河韵、天津味。
(2)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
依托山地自然风貌特色,深入挖掘蓟州明长城的文化价值,丰富产品文化内涵,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围绕黄崖关区域的军事文化、戍边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入挖掘长城文化资源,将黄崖关长城打造成为长城文化精品展示园,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高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把该活动打造成为弘扬长城文化价值、展示天津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专栏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重点项目
1.长城资源保护与研究项目:完善文物保护及保护性设施建设,提升长城文化研究水平。主要涉及龙凤岭长城保护工程、黄崖关长城敌楼防雷工程、文物及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工程、长城相关研究学会建设等。
2.黄崖关长城综合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对黄崖关关城进行提升,改造展厅和院落环境,设立标识系统,完善展陈内容及数字化展示体系等。
3.黄崖关长城5A级景区创建基础工程项目:完善游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内外部交通、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4.整治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沿线村庄赛道环境,完善赛事组织能力和后勤保障,提升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品牌影响力。
5.车神架景区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开发轩辕古街、乡创集市、观景平台、北井峪野长城展示园、峡谷漂流项目。
4.三区
(1)滨海文化休闲度假区
以建设国际蓝色海湾为导向,充分利用海洋及海岸线资源优势,依托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东疆湾沙滩公园、东疆国际邮轮母港等旅游资源,构建亲海旅游空间格局,建设景观优美、文化体验丰富的国际一流亲海亲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专栏五:滨海文化休闲度假区重点项目
1.世界海洋文明度假湾精品项目。重点围绕“海洋+X”主题,建设世界海洋文明体验中心、国家海洋休闲运动中心、“海式生活”国际休闲小镇以及公共亲海亲水休闲岸线。
2.推出海上游艇、游船项目,丰富邮轮旅游线路,开发沿海旅游航线,打造国际知名邮轮旅游目的地。
3.推动泰达航母创建国家5A级景区,把“到天津看航母”打造成天津特色旅游名片。
4.推动国家海洋博物馆创建国家5A级景区。
5.打造北塘古镇历史文化街区。
6.建设滨海中关村渔人码头文旅项目。
7.推动中新生态城临海新城建设,着力打造海洋旅游文化新地标。
8.建设生态城全域智慧停车场体系,统筹整合各类停车泊位,实现停车无阻、畅游全域。
9.依托北大港湿地外围可建设用地,打造北大港观鸟研学基地。
(2)绿色生态屏障文化和旅游区
按照“生态屏障、京津绿谷”的定位,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为重点,以全域旅游为导向,将绿色生态屏障文化和旅游区打造成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带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专栏六:绿色生态屏障文化和旅游区空间结构
打造“一心、两翼、三带、十二组团”的空间结构:
1.“一心”为规划区内海河人文活力中心。
2.“两翼”分别为湿地湖岸创新翼、田园聚落乐活翼。
3.“三带”分别为海河漕运故道延伸带、永定新河湿地景观带、独流减河田园风情带。
4.“十二组团”分别为海河教育商务旅游组团、葛沽民俗文化旅游组团、无瑕工业文化旅游组团、军粮城文化创意旅游组团、东丽湖生态旅游组团、空港航空高端产业旅游组团、滨海智能科技产业旅游组团、北闸口美丽乡村旅游组团、八里台科创产业旅游组团、王稳庄大美稻香旅游组团、小站兵米文化旅游组团、官港森林休闲旅游组团。
(3)蓟州山野名胜区
依托盘山、梨木台、凤凰岭、九龙山和中上元古界叠层岩等山地景观,翠屏湖等湖泊景观,以及当地较为成熟的乡村度假旅游业态,以蓟州城区为核心,以蓟运河为发展轴,重点开发北部山地公园生态休闲度假区、西部大盘山文化休闲旅游区、东部环湖生态休闲会奖旅游区、南部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发展区。
专栏七:蓟州山野名胜区重点项目
1.蓟州伊甸园生态教育国际生活示范区项目:运用新能源技术创新,结合特殊地形地貌,将废弃矿坑打造成国际低碳环保绿色小镇和伊甸园乐园的大型旅游项目。
2.蓟州春光童话主题动物乐园项目(一期):包括生境动物园及配套旅游设施;生境动物园、山地步行区;动物主题濒危动物博物馆、自然保护科普课堂、休闲娱乐活动中心等。
3.蓟州万达文化旅游及城市综合体项目: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新兴业态和产业发展平台。
4.蓟州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串联盘山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集聚区。
5.蓟州区下营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开发“吉姆冒险世界”。
6.国家冬季运动专项训练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建设项目包括1号冰球馆、2号冰球馆、3号综合训练馆;二期建设项目为新建1座大道速滑馆,助推天津冰雪旅游开发。
7.突出“三界碑”区位特色,开发山野体育旅游项目。
5.六组团
(1)西青崇文尚武生态田园组团
在西青区“一带、两廊、三阶梯”的文旅发展空间格局引领下,以各行政区所承接的文化旅游功能为纽带,打造以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核心,崇文、尚武两大品牌文化为两翼,推动文旅与工业、服务业、农业、教育、医疗、体育等跨界融合,重点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常青藤国际艺术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打响西青文旅IP,提升西青区“崇文尚武有文有武有花香”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独具特色的西青民俗生态旅游区。
专栏八:西青崇文尚武生态田园组团重点项目
1.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重点建设综合文化设施、以及崇文书院、运河沉浸式民俗民居坊、非遗艺术家工作室、中国年画博物馆、美术馆等。
2.常青藤国际艺术小镇项目:集艺术体验、航天科技、养生农事与旅游度假相融合的田园文旅小镇。
3.辛口镇康养综合体项目:三产融合的康养综合体。
4.树蛙部落和萱草花园理想村项目:乡村旅游消费新场景,拥有主题风格的特色体验性项目。
5.大美稻香生态旅游项目: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普休闲与特色农产品体验相结合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6.生态六埠乡村旅游项目:依托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三河交汇”生态资源,打造重走长征路红色体验、农耕体验、水上游览、果蔬采摘等项目。
7.百年花乡生态观光园项目:重点对运河广场、生态观光园、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周边游览步道等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打造百年花乡。
(2)宁河乡土文化与湿地游憩组团
以板桥镇、廉庄镇和七里海湿地实验区为主的特色文化村和湿地特色景观带,依托宁河区良好的农业基础和生态湿地自然资源,以及宁静清幽的乡村氛围,坚持农文康旅“多业并重”,塑造乡土文化与湿地游憩组团,重点推进板桥镇盆罐庄村和廉庄镇木头窝村两个文化旅游村建设,开发环七里海、沿蓟运河等“多日游”、“四季游”线路,组织河蟹节、丰收节等乡村节庆活动,打造全域旅游“新标地”。
专栏九:宁河乡土文化与湿地游憩组团重点项目
1.中国甑乡·宁河区板桥特色小镇创建项目:打造综合度假核心区、乡村产业集聚区、水岸轻奢度假区、亲子自然教育区、北岸田园康养区、陶甑文化体验区、村口商贸预留发展区等7个功能区,实施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开发“陶甑”系列产品,深入挖掘特色陶甑工艺及相关的饮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村建设。
2.宁河区廉庄镇木头窝稻香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包括河套四村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水稻种植发展区、生态保护发展区、特色农业发展区和村庄旅游发展区,打造渔耕文化水镇。
3.于方舟故居环境整治及俵口老街修复项目:包括于方舟烈士纪念馆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于方舟烈士红色影视作品制作,俵口老街原址修复及环境清理整治。
(3)宝坻都市休闲农业组团
依托潮白河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打造百里潮白河风情旅游带。依托箭杆河畔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打造箭杆河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青龙湾自然保护区、青北森林公园,打造青龙湾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依托黄庄洼稻香文化,打造黄庄洼稻香旅游集聚区。按照“强设施、活资源、深融合、育精品”的发展思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融合田园风光、生态湿地、农田景观、民俗民事、红色文化等元素,发展农户示范型、企业带动型、多方协作型等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专栏十:宝坻都市休闲农业组团重点项目
1.宝坻区老城区改造项目:打造老城区文化旅游项目,修建宝坻博物馆、贯通环城水系、打造影视、摄影基地等。
2.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水景相融的京东第一自驾风景道、房车露营基地、户外拓展运动基地、学生社会实践(研学)基地、室内外冰雪体验基地和滑翔机运动基地等,为本地及周边城市旅游团队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
3.重点优化升级晶宝温泉农庄、大口屯镇林海龙湾菊花基地、中国葫芦博物馆等项目,巩固葫芦窝村“南稻北种第一村”和东郝各庄村“天津市文化旅游村”创建成果。
4.组织津宝音乐节、潮白河龙舟大赛等。
5.依托小辛码头村打造千年古渡小镇。
(4)静海“体育+康养”组团
以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康宁津园新型养老综合体落户静海,全运会场馆和健康文化资源集聚为基础,结合当下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