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拍卖鉴赏一
2023/9/17 来源:不详作者龚贤、傅山、梁清标、纳兰容若、洪昇等七十八家
作者生卒清代
形式册页(四十二开八十四页)水墨、设色纸本
尺寸24.5×15cm.95/8×57/8in.约0.3平尺((每幅)
鉴藏印:逊盦(八十次)、平等阁(二十五次)、莲圃(二次)、传之同好出版1.《高江邨同人画集》,有正书局。(二十五页绘画作品)2.《词人纳兰容若手筒》,上海图书馆编,年。3.《纳兰容若手简》,《通志堂集》(下),第80-8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纳兰容若三页书法)后纸:此册为高士奇所集友朋书画诗札计八十四页,皆清初闻人一代作手,尤以龚半千之《烟村夜气图》、《江干秋树图》及垢道人之渴笔山水为至佳。龚氏二幅积染深厚,气局混沦,小中见大。程邃一幅则不仅惜墨兼亦惜水,有干裂秋风润含春泽之概,其他如邹喆之精严,梅庚之潇洒,王安节之苍莽,冯仙湜之清冽,皆各自经意之作无疑,而傅山、王渔洋、梁清标、毛奇龄、严我斯、魏象枢等,皆以自作诗,或楷或行,书以赠之。其中一代戏剧大家洪昇,词坛巨擘纳兰容若之书法,更以其珍稀少见而益显其可贵难能。其收罗之广,保存之善,自不待言。展对之间,如闻古人声欬,风神举止皆仿佛可见,晴窗暖日下,捧读竟夕,为之神往不已。戊戌冬月,获观于上海不染楼中伴松居之南窗下,光华谨记。钤印:光华审定
王时敏仿大痴山水
作者王时敏
作者生卒—
形式立轴水墨纸本
尺寸69×37.8cm./8×/8in.约2.3平尺
创作年代甲辰(年)作
题识:甲辰新秋,仿大痴笔意。时敏。钤印:烟客(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时敏》27印,52页)鉴藏印惜阴斋签条:王烟客山水真迹神品。钤印:维坻、苓湄
王时敏,清初画家,尝与董其昌、杨龙友、程嘉燧、李流芳等并称“画中九友”,又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南田同称“清六家”,更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于是遂有山水正宗,画苑领袖之美誉。因受父执董其昌影响,他早年就游娱绘事,精研六法,兼擅书法,更以隶书为清初一代之冠。中年以后他声名远扬,同辈与后学趋前求教者纷至沓来。他每以所藏古人名迹供其欣赏,提供学习之便利,提携揄扬更是不遗余力,甚至不惜贬损自己而推赞同侪。王鉴、卞文瑜、吴墨井、王石谷、杨晋等得益于他甚巨。传道度世,有惠于艺林者功不可没。
他擅山水于北宋及元代诸大家无不深究,伐毛洗髓,极得神韵。今藏故宫博物院《杜甫诗意》及上博的《仿古山水图册》皆可见其笔墨之苍郁,功力之深厚。王鉴、王石谷等都无法与之比肩。他一生崇尚黄公望,心摹手追,磨砺浸淫,而风致气韵,又在大痴之外,自成一格。此图作于康熙三年甲辰王时敏七十三岁时。重岭密树,曲径通幽,溪岸映带,幅式不大而气象雄深。淡墨干皴,然后密点微染,苍莽淳厚,清润雅逸之气扑人眉宇。是他晚年风格典型之佳作无疑。
佚名高士观梅图
作者佚名
作者生卒南宋
形式团扇设色绢本
尺寸29×28.5cm./8×/4in.约0.7平尺
鉴藏印:明安国玩、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花步刘氏家藏、抱遗老人这是一幅南宋院体山水。山坡高处巉岩如削,其上古梅斜出,虬干劲枝向左侧扶摇而上,另一枝则屈曲向右下方伸展,与山坡之走势相应。一高士扶杖立崖边,举头望梅。身后碧草满坡,远山如黛,晴空如洗。平岗之上有石凳可供人倚憇,梅下之石墩则表示此地为山崖险处,以防游者跌落。小小的细节显示出当局的一种人文关怀。画面以马远一角式构图布局,景物都安排于画幅下方,但意境却空灵悠远,有余不尽。石用斧劈皴,树用拖枝法,却与宁宗朝马远的画法相似。右下钤有白文“明安国玩”印,可见曾经明中期大收藏家安国收藏。安国收藏的宋元珍品极多,大多钤有此印。图上另有“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印,及“花步刘氏家藏”印,知其迭经清初朱之赤及清晚期刘恕递藏,由于传承有绪,收藏得宜,故保存完好,神采依旧,极为难得。更难得是,在宋人团扇中这是尺幅极大的一个,故可珍。
佚名蜻蜓罂粟图作者佚名
作者生卒南宋
形式册片设色绢本
尺寸27.5×25.3cm./8×10in.约0.6平尺
鉴藏印:吴兴沈氏家藏此图写初夏旷野之中,罂粟一朵怒放于绿草微风之中,左右花苞作势向上,顾盼呼应,如染宿雨,若迎朝暾,自有生机跃出。其上蜻蜓一翅,凌空而下,欲棲其上,神态逼真,刻画入微。然细观却笔墨不多,翅翼仅以劲毫轻勾数笔,以淡墨轻轻烘染,其透明轻灵之质感已令人叹绝。而其双目晶莹饱满,头尾之姿态色彩,亦并不多费笔墨,却笔简意赅,栩栩欲活。与齐白石刻意于细节描绘的工笔草虫相比,绝不逊色。南宋画家的写实能力,着实令人钦佩不已。此图蜻蜓以工写,花草却用减笔简写,对画面空白的处理似已带有文人画的意趣,它应该出自南宋中后期院画家之手。当时院中高手梁楷,擅工笔人物,所作却独多简笔,更是善于处理空白的高手。返观此图,其粗细相间,犷达简远的命意,就并不会觉得意外了。
王蒙煮茶图
作者王蒙
作者生卒—
形式立轴设色纸本
尺寸99.50×46.30cm./8×/4in.约4.1平尺
题识:煮茶图。黄鹤山中人王蒙为惟允画。钤印:香光居士、黄鹤山樵鉴藏印:长卿、如愿、靖候秘笈、朱爵长寿签条吴湖帆(-)题:元黄鹤山樵为陈惟允画煮茶图真迹。秋枚道兄秘藏。戊寅(年)春正吴湖帆题签。钤印:丑簃长寿本幅(一)宇文公谅:霁色如银莹碧纱,梅葩影里月痕斜。家僮乞火焚枯叶,漫汲流泉煮嫩茶。顿使山人清逸思,俄惊蜡炬发新花。幽情不减卢仝兴,两腋风生渴思赊。公谅。钤印:京兆宇文公谅子贞章(二)都中:嫩叶雨前摘,山斋和月烹。泉声云外响,蟹眼鼎中生。已得卢仝兴,复饶陆羽情。幽香逐兰畹,清气霭轩楹。都中。(三)黄岳:清泉细细流山肋,新茗丛丛绿芸色。良宵汲涧煮砂铛,不觉梅梢月痕直。喜看老鹤修雪翎,漫爇沉檀检道经。步虚声彻茶初熟,两袖清风散杳冥。蜀人黄岳题于岷江寓所。(四)杨慎:扁舟阳羡归,摘得雨前肥。漫汲惠泉水,松枝火用微。香从几上绕,烟向树头围。浑似松涛激,疑还绿绮挥。蜂鸣声彷彿,涧水响依稀。杨慎。钤印:杨慎私印
明拓石鼓文
形式册页(十开)水墨纸本
尺寸拓本:56×62.5cm.××/8in.×10约3.1平尺(每幅)前页:30×32.5cm./4×/4in.约0.9平尺后页:30×32.5cm./4×/4in.约0.9平尺
边跋陈笑如题第一鼓、第二鼓、第六鼓:1.石鼓文尚是三代钟鼎款刻遗意,盖随字画多寡而为之形体,秦权衡亦然。笑如识。钤印:笑如长寿2.石鼓文辞既深典,出入《雅》、《颂》,而书法淳质,是史籀迹。其为宣王田猎之语,可据。欧阳公独以臆见疑之,为书家诸学士贬击,殆无地可容。若以夫子所不应删,则非也。《诗》固有夫子之所未尽见者。钤印:笑翁3.石鼓文宋东都时尝铸金填其刻文,置保和殿。金人入汴,剔取其金而弃之。靖康分裂之后,拓本绝不可得。至元,国子司业潘迪考订音训,刊附于后,置北京国学。于是拓本日以加广,而字画之存者仅三之一耳,且中不可辨识者,又三之一,亦久远之征验也。今人不知护持,岂非舍周鼎而宝康瓠者邪?同治五年()岁在丙寅,重阳后一日,七六老人甘泉陈笑如识。钤印:笑如长寿签条明拓石鼓文。第四鼓五行载字下右角尚存,定为明拓本。梦坡室藏。钤印:乌程周庆云鉴藏印梦坡室所藏三代两汉六朝金石文字玺(十次)、梦坡秘玩、梦坡室主(二次)、第九、周庆云进士书画印
宋拓虞恭公碑
形式册页(十五开)水墨纸本
尺寸拓本:21.5×11cm.81/2×43/8in.约0.2平尺(每幅)前页:29.5×32cm./8×/8in.约0.8平尺后页:29.5×32cm./8×/8in.约0.8平尺
鉴藏印闲存居、翁方纲印、宫詹学士、方墉、慎盦、存礼、辰屖万古、黾阳子、马、成名题签叶恭绰(-)宋拓虞恭公碑。叶恭绰题。钤印:遐庵陈子彝(-)题:欧阳率更温虞恭公碑下半漫漶,旧拓仅存千字左右。此本独有一千三百余字,而拓手又极精湛。昔杨省吾尝憾不见费屺怀本,以证无锡秦氏覆刻本。“天地横溃,泽侵龟兹”与汉阳叶氏所刻释文“天地横戈,泽及龟兹”孰为得真。今此本“溃”字、“浸”字两俱明晰,诚为墨林星凤。慎盦吾兄宝之宜矣。陈子彝题。甲午(年)端阳。钤印:子彝
宋拓庙堂碑
形式册页(二十二开)水墨纸本
尺寸拓本:25.5×15cm.10×57/8in.约0.3平尺(每幅)后页1:27.5×30cm./8×/4in.约0.7平尺后页2:32.5×19cm./4×71/2in.约0.6平尺
鉴藏印愉庭审定、归安吴氏两罍轩收藏吉金印、家在慈溪县北身居梅月桥西、心导楼印、枫江渔父魏塘寓公、灵芬馆、竹町老人、钱塘金氏鉴藏、郭麐祥伯父印、午夜一灯晨窗千字提要《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撰书,唐贞观七年刻,不久石毁。武周长安三年重刻,石亦不传。黄庭坚亦感叹:“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传世刻本版本有二,宋王彦超刻本(称“陕本”或“西庙堂本”)和元至元间刻本(称“城武本”或“东庙堂本”)。此本为王彦超所刻西庙堂本,墨色黝黑古旧,的是旧拓。后有王澍对开题跋。王澍,字蒻林,号虚舟。康雍时以善书闻名于世。他在题跋中论述了《孔子庙堂碑》的贞观初刻、长安再刻以及王彦超的第三刻。又言:“此本与余所藏内府宋本纤毫不异,阙字百七十有九,正与《金薤琳琅》所载同,拓法精古,定是宋本无疑。”据故宫博物院馆藏碑帖善本可知,其藏本有二,均为西庙堂本。一为题“北宋拓唐孔子碑”拓本、一为清初拓本。题北宋拓本,有觉庵题签,包世臣、孙星衍、宋葆淳、陈其锟等跋6段,姚鼐、赵怀玉、吴荣光、张维屏等观款6段,王澍跋文中所说其旧藏内府宋本,不知是否即是此本。《孔子庙堂碑》西庙堂本目前未见可信的宋拓本。史料记载,西庙堂本断裂于嘉靖三十四年冬的关中大地震,已知最早拓本见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明代断后初拓本,程瑶田、翁方纲等人亦题宋拓。故宫题北宋拓本,末行“帝德儒风永宣金石”未泐,但已见断痕,是明嘉靖后的拓本,此本亦然。王澍题写跋文时间为雍正辛亥(雍正九年),次年,雍正壬子(雍正十年),沈凤在王澍跋后又添一跋:“此王彦超覆本的系宋拓,原本不可得,覩此足饱老眼矣”。沈凤,字凡民,号补萝散人,工铁笔,善山水。雍正壬子沈凤时年47岁,而王澍时年63岁。沈凤书法受业于王虚舟,在老师题跋后称自己“足饱老眼”,读来不禁忍俊、可堪玩味。二人题跋不但为此拓本增色不少,亦见证了清中期两位书画大家的师生情谊。王澍、沈凤师生二跋后,又有吴昌硕自书诗半开,落款题赠是写给王一亭的。王一亭是吴昌硕书画重要赞助人,也是其艺术宣传的大力推手,正是他不遗余力的宣传,吴昌硕的名声才在业内传开并远波东洋。面对老友王一亭藏本,吴昌硕赋七绝二首,指出虞世南书法胎息二王,并调侃王羲之以笔底明珠骏马向老妪换鹅之典故。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