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训练课内文言文阅读小石

2022/5/30 来源:不详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最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初中语文资料表

(点击下面蓝字即可查看)

七上汇总八上汇总九上汇总七下汇总八下汇总九下汇总作文素材初中名著阅读练习押题作文中考作文初中作文七下微课八下微课九下微课中考初中语文初中古诗文傅雷家书名著电影中考复习中考优秀作文七上微课堂八上微课堂九上微课堂七下微课堂八下微课堂九下微课堂

月日

用时:分钟

得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以:用、把以其境过清以:因为B.不可知其源其:溪水的以其境过清其:那里。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D.心乐之乐:以……为乐凄神寒骨凄:凄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下面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B.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作者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石。C.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景抒情,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D.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珮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4).“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其实,本文作者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请你结合写作背景和文中具体内容,简析作者是如何以乐写忧的。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D.“凄神寒骨”意思是“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凄凉。故选D。(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其(代词,代指小石潭)、势(形势)、犬牙(像犬牙一样)、差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翻译要准确。(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此时作者的心情已经由开心愉悦变得忧伤,感情发生了变化,A所说的全篇都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表述错误。故选A。(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把握文章内容,结合写作背景来思考。柳宗元是在被贬官的情况下写的这篇游记。在游记中,作者并非纯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而是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被贬后的心情。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而其幽深冷清与自己的遭遇相同。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忧”的大幅度滑坡,也即以乐景衬哀情。作答时要用简洁的语言分点作答。

领取7-9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

1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